首页成语词典国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国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ài guó qiú róng卖国求荣荣:荣华富贵。指出卖国家利益谋取个人荣华富贵。宋 洪迈《容斋续笔 朱温之事》:“苏循及其子楷,自谓有功于梁,当不擢用。全忠薄其为人,以其为唐鸱枭,卖国求利,勒循致仕,斥楷归田里。”
jīn guī guó shì金闺国士指朝廷的杰出才士。清·龚自珍《已亥杂诗》之二六○:“勉求玉体长生诀,留报金闺国士知。”
fǔ guó fú jiā黼国黻家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
cù guó bǎi lǐ蹙国百里蹙:缩;国:国土。指丧失国土或边疆。《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
lì guó ān bāng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dú lì wáng guó独立王国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tiān fǔ zhī guó天府之国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dù guó hài mín蠹国害民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bìng mín gǔ guó病民蛊国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昔刘晏桑弘羊,利尽缁铢,而未尝病国病民,后世犹说其聚敛。”
dí guó tōng zhōu敌国通舟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nián jīng guó wěi年经国纬指以年为经,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
yǐ shēn bào guó以身报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zhōu yóu liè guó周游列国周游:全都走到,游遍。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希望得到重用,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后指走遍各地。曹余章《上下五千年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的学生说:‘鲁君不办正事,咱们走吧!’打那以后,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
yōu guó rú jiā忧国如家忧:忧虑。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汉·汉成帝《赐翟方进册》:“君其孰念详计,塞绝奸原,忧国如家,务便百姓,以辅册。”
guó bù duō jiān国步多艰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guó bù fāng jiǎn国步方蹇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南朝·宋·谢庄《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
jué guó shū sú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fù guó yù mín富国裕民使国家和人民富裕。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guó fù mín fēng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guó jiā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国家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bìng mín hài guó病民害国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wù guó tiǎn mín误国殄民殄:灭绝。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fù mǔ guó父母国指祖国。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fù mǔ zhī guó父母之国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fù kān dí guó富堪敌国见“富可敌国”。《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若库书吏役,反得富堪敌国,坐拥膏腴。”
bài guó sàng jiā败国丧家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wáng guó zhī qì亡国之器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jìn cuì shì guó尽瘁事国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事:服务,效力。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guó jiā duō nàn国家多难难:灾难。国家多次遭到灾难。形容国家政局不稳。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xíng shèng zhī guó形胜之国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
guó zéi lù guǐ国贼禄鬼国贼:危害国家的坏人;禄:官吏的俸给。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rù guó wèn sú入国问俗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xíng qīn zhī guó形亲之国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qīng chéng qīng guó倾城倾国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guó bú kān èr国不堪贰国家受不了两属情况的存在。
sì zhàn zhī guó四战之国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juān qū xùn guó捐躯殉国殉国:为国家的利益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北魏·杨衒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xī fāng jìng guó西方净国佛教语。指西方净土清·龚自珍《西郊落花歌》:“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jīn guó yīng xióng巾国英雄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范克明《张学良传·郭松龄》:“原来,是由于有超人胆识,被誉为‘巾国英雄’的韩淑秀‘不顾风险,冒死拦截刑车,陈述郭松龄是他的未婚夫,归奉完婚,根本没有参加革命党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杀害’并应聘当了张作霖的教训队的教官。”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见“三徙成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yǐ shēn xùn guó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zuǒ guó zhī móu佐国之谋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
tú shēn wàng guó图身忘国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ān guó fù mín安国富民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xiōng huái zǔ guó,fàng yǎn shì jiè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怀:怀藏。胸中怀藏祖国,眼光要放远到全世界。张双林《解读北京人》:“上海人过于讲实惠,讲自家的事,而北京人确实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quán guó yī pán qí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shā shēn jiù guó杀身救国不惜牺牲生命以报答国家。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guó pò jiā wáng国破家亡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kāi guó yuán lǎo开国元老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
pò guó wáng jiā破国亡家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唐 汪遵《咏酒二首》诗:“后人不识前贤意,破国亡家事甚多。”
zhì guó ān bāng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qí jiā zhì guó齐家治国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qiān shèng zhī guó千乘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guó jiā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周作人《杨柳》:“大抵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一类的大题目,文章又照例是空泛的。”
dù guó cán mín蠹国残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cù guó sàng shī蹙国丧师蹙:迫促;师:军队。形容国家受难,军队失利。《晋书·陆晔、何充等传论》:“未有嘉谋善政,出总戎律,惟闻蹙国丧师,是知风流异贞固之才,谈论非奇正之要。”
shě shēn wéi guó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zhèn guó zhī huàn振国之患振:拯救;患:灾难,祸患。拯救国家的祸息。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雄,振国家之患。”
jiǎo guó gé sú矫国革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shū zhōng bào guó摅忠报国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杨家将演义》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
lǐ ràng wéi guó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ài guó yī jiā爱国一家热爱祖国,像一家人。《人民日报》1958.10.11:“都本着‘爱国一家’的原则,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
juān shēng xùn guó捐生殉国捐生:舍弃生命;殉国:为国家而牺牲生命。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追光寺》:“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qiè gōu qiè guó窃钩窃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guó ěr wàng jiā国尔忘家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dù guó bìng mín蠹国病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guó bù jiān nán国步艰难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kāi guó yuán xūn开国元勋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cháo zhāng guó diǎn朝章国典见“朝章国故”。《隋书·牛弘传》:“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虽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qǐ guó yōu tiān杞国忧天同“杞人忧天”。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
xùn guó wàng jǐ徇国忘己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guó hèn jiā chóu国恨家仇恨:怨恨。国家被侵略和家园被破坏之仇恨。《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bìng guó yāng mín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fú guó lì mín福国利民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guó bù jiān wēi国步艰危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guó jiā dà jì国家大计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
bǎo jiā wèi guó保家卫国保卫家乡和祖国。冰心《跟小朋友谈访埃观感》:“在保家卫国的强烈感情里,我们两国人民是血肉相连的!”
pò jiā wáng guó破家亡国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唐 杜牧《隋苑(红霞一抹广陵春)》诗:“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rù guó wèn jìn入国问禁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jiā wáng guó pò家亡国破国家覆灭、家庭毁灭。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guó wú níng rì国无宁日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guó zhī cún wáng,pǐ fū yǒu zé国之存亡,匹夫有责匹夫:平民男子。指国家兴亡大事,每个平民都有责任。
guó chóu jiā hèn国仇家恨国家被侵略之仇,家园被破坏之恨。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九回:“孩子,想当初你姑爹……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
wù guó yāng mín误国殃民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明·杨继盛《请诛贼臣疏》:“臣观大学士严嵩,盗权窃柄,误国殃民,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
tǐ guó ān mín体国安民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yǐn rán dí guó隐然敌国见“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
kāi guó chéng jiā开国承家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周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yí guó dòng zhòng移国动众动摇国基及民心。《管子 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国人皆曰可杀皆:都;可:能。罪大恶极,全国人民都说他该杀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
hǔ láng zhī guó虎狼之国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jǔ guó shàng xià举国上下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