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国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国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uò guó wù mín祸国误民祸:祸害;误:误导,耽误。指危害国家,误导人民。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huò guó yāng mín祸国殃民祸、殃:带来灾难;使受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章炳麟《正学报缘起 例言》:“如去岁兖州之变,西报指斥疆臣,谓其祸国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chì xīn bào guó赤心报国赤:火红色,比喻真纯;赤心:忠心;报国:为国家效劳。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现亦形容赤胆忠心,为国效力。《资治通鉴·陈纪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诸王反逆,欲杀忠良邪!尊天子,削诸侯,赤心报国,何罪之有!’”
kuāng guó jì shí匡国济时匡正国家,挽救时局。《隋书·帝纪第一·高祖上》:“匡国济时,除凶拨乱。”唐·李翱《卓异记·三十二年居相位》:“玄龄初与杜如晦为友,属隋室丧乱,未尝不慨然相顾,有匡国济时之心。”
guó tài mín ān国泰民安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guó wú níng rì国无宁日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gòng shāng guó shì共商国是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dìng guó ān bāng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fù mǔ zhī guó父母之国自己出生的国家。指祖国。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大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了何为莫出?”
fù mǔ guó父母国指祖国。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下》:“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yǒu guó nán tóu有国难投有国家却不能回去。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我这里叫尽屈有谁来分剖,送的我眼睁睁有国难投。”
yǐ shēn xùn guó以身殉国忠于自己的国家而献出生命。南朝 梁 沈约《宋书 沈文秀传》:“伯宗曰:\'丈夫当死战场,以身殉国,安能归死儿女手中乎?\'”
wèi guó juān qū为国捐躯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yī guó sān gōng一国三公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qiè gōu qiè guó窃钩窃国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xīng guó ān bāng兴国安邦兴:兴盛;邦:国家。国家兴盛安定。《林海》:“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
guó pò jiā wáng国破家亡国家被分割;家室被毁灭。晋 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
qǐ guó yōu tiān杞国忧天同“杞人忧天”。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
guó ān mín tài国安民泰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yōu guó yōu mín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jiǎo guó gé sú矫国革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dù guó yāng mín蠹国殃民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guó jiāng bù guó国将不国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了。指国家的局势很坏,有亡国的危险。清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国将不国,这才是糊涂到底呢!”
dí guó wài huàn敌国外患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guó zhī sì wéi国之四维四维:指礼义廉耻。指治国的纲纪。春秋·齐·管仲《管子·牧民》:“国之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shū zhōng bào guó摅忠报国摅:抒发。抒发忠诚,报效国家。《杨家将演义》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
guó ěr wàng jiā国尔忘家尔:助词。为了国家而不顾家庭。东汉 班固《汉书 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gōng ěr wàng sī,guó ěr wàng jiā公耳忘私,国耳忘家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尔忘家,公尔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鲁迅《两地书》:“而当时改革的人,个个似乎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一种国尔忘家,公尔忘私的气概。”
lì guó ān bāng立国安邦建立国家,安定天下。亦作“立业安邦”。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你看我立国安邦为相宰,那其间日转千阶,喜笑迎腮,挂印悬牌。”元·宫大用《七里滩》第一折:“自开基起运,立国安邦,坐筹帷幄,竭力疆场。”
lǐ ràng wéi guó礼让为国治理。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治理国家。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guó ér wàng jiā国而忘家谓为国事而忘其家。《儒林外史》第六回:“但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xùn guó wàng jiā徇国忘家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guó zéi lù guǐ国贼禄鬼国贼:危害国家的坏人;禄:官吏的俸给。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子,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dú lì wáng guó独立王国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yōu guó āi mín忧国哀民忧虑国事,体恤百姓。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kāi guó gōng chén开国功臣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回:“他见单雄信好客,是一个做得开国功臣的,因此借寓东岳庙中,图与交往。”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见“三徙成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tǐ guó ān mín体国安民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guó kùn mín qióng国困民穷困:贫困。指国家贫困,人们穷苦。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我想到我国的上层社会,虽然国困民穷,却非外国货不买的情形,不禁使我面红耳赤。”
qǐ guó zhī yōu杞国之忧同“杞人忧天”。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zhuān quán wù guó专权误国专权:独断行事。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此指严嵩、严世蕃父子二人也。朕久闻其专权误国……朕当即为处分,卿不可外泄于人。”
sàng shī rǔ guó丧师辱国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贯、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锋复军杀将,丧师辱国,大肆诽谤,欲皇上加罪。”
sàng quán rǔ guó丧权辱国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第一节:“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
wéi guó wéi mín为国为民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jǔ guó yī zhì举国一致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yōu guó wàng jiā忧国忘家因忧虑国事而不考虑自己的家事。《后汉书·来歙传》:“中郎将来歙,攻战连年,平定羌、陇,忧国忘家,忠孝彰著。”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伐:讨伐。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hù guó yòu mín护国佑民捍卫国家,保护人民。《孤本元明杂剧 双林坐化》第二折:“扫荡妖魔神鬼怕,护国佑民万万纪。”
jīn guó yīng xióng巾国英雄巾国:即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指女子中的英雄。亦作“巾帼英雄”。范克明《张学良传·郭松龄》:“原来,是由于有超人胆识,被誉为‘巾国英雄’的韩淑秀‘不顾风险,冒死拦截刑车,陈述郭松龄是他的未婚夫,归奉完婚,根本没有参加革命党的事,因此郭才未遭杀害’并应聘当了张作霖的教训队的教官。”
mín shēng guó jì民生国计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荀子 富国》:“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左传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wáng guó zhī yīn亡国之音原指国家将亡,人民困苦,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fù guó jiāng bīng富国彊兵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yǐ shēn bào guó以身报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yāng guó huò jiā殃国祸家殃:造祸为害。使国家家庭受到祸害。南朝·梁·萧衍《净业赋》:“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bài guó sàng jiā败国丧家败:衰败,沦亡;丧:丧失。使国家沦亡,家庭败落。《晋书 列女传 刘聪妻刘氏》:“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者也。”
yù guó zú mín裕国足民裕:富饶。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明·张居正《答应天巡抚论大政大典》:“且此项钱粮,贮积甚多,将来裕国足民,更不外索。”
mín kùn guó pín民困国贫人民困苦,国家贫穷。《宋史·河渠志》:“当此天灾岁旱,民困国贫之际,不量人力,不顺天时,知其有大不可者五。”
yōu guó xù mín忧国恤民恤:体恤。忧虑国事,体恤百姓。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guó jì mín shēng国计民生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rù guó wèn jìn入国问禁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bù zhǎn lái shǐ两国相战,不斩来使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自古‘两国相战,不斩来使’。于礼不当。”
sì zhàn zhī guó四战之国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商君书 兵守》:“四战之国贵守战,负海之国贵攻战。”《史记 乐毅列传》:“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jīng bāng wěi guó经帮纬国经、纬: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引申为治理、规划;邦:国家。指治理国家。唐·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司徒诏》:“是以经邦纬国必俟曹之勋,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
rǔ guó sàng shī辱国丧师指国家蒙受耻辱,军队遭到损失。《明史 彭泽传》:“琼遂劾泽妄增金币,遗书议和,失信启衅,辱国丧师。”
ān bāng dìng guó安邦定国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dí guó tōng zhōu敌国通舟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jiǎo guó gēng sú矫国更俗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bǎo guó ān mín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jìn zhōng bào guó尽忠报国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jǔ guó ruò kuáng举国若狂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yí guó dòng zhòng移国动众动摇国基及民心。《管子 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谄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cháo zhāng guó diǎn朝章国典见“朝章国故”。《隋书·牛弘传》:“晋秘书监荀勖定魏《内经》,更著《新簿》。虽古文旧简,犹云有缺,新章后录,鸠集已多,足得恢弘正道,训范当世。属刘、石凭陵,京华覆灭,朝章国典,从而失坠。”
jué guó shū sú绝国殊俗绝国:异国。殊俗:不同的风俗。指身在异国不同风俗的地方。《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fù kě dí guó富可敌国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shàng yī yī guó上医医国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yōu guó fèng gōng忧国奉公心怀国家,努力做好工作。《后汉书·祭遵传》:“安得忧国奉公之臣如祭征虏者乎。”
qīng guó qīng chéng倾国倾城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东汉 班固《汉书 外戚传下 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rǔ guó yāng mín辱国殃民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yōu guó wàng sī忧国忘私忧:忧虑。忧虑国事,忘记了私事。《古文苑·楚相孙叔敖碑》:“其忧国忘私,乘马三年,不别牝牡。”
fù guó ān mín富国安民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lǐ tōng wài guó里通外国里通:暗中勾结。与国外反动势力暗中勾结;盗卖本国的情报或国家利益。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之余》:“ 大则指为‘里通外国’,就是现在之所谓‘汉奸’。”
guó nàn dāng tóu国难当头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不就正是这些人么?”
jìn cuì shì guó尽瘁事国瘁:劳累;尽瘁:竭尽劳苦;事:服务,效力。比喻用尽心思和精力为国家效力。《诗经·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guó shì wú shuāng国士无双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国中独一无二的人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qī jūn wù guó欺君误国欺骗君主,祸害国家。明 陆采《明珠记 奸谋》:“刘震这厮索强,前日弹我欺君误国,要将枭首示众。”
kāi guó yuán xūn开国元勋元勋:有特大功绩的人。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朝代立大功的人。明·周楫《西湖二集·吴山顶上神仙》:“那时第一个开国元勋青田刘伯温先生与冷启敬相好,时常以道术互相参证。”
guó bù jiān nán国步艰难国步:国家的命运。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旧五代史 萧顷传》:“时国步艰难,连师倔强,率多奏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
zhǔ shǎo guó yí主少国疑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guó fù mín fēng国富民丰国家富有,民众富裕。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guó fù bīng qiáng国富兵强国家富裕,军队强盛。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guó fù mín qiáng国富民强国家富足;人民强健。汉 赵晔《吴越春秋》:“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ài guó rú jiā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xùn guó wàng shēn徇国忘身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quán guó yī pán qí全国一盘棋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