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常使君王带笑观看。

此时心中有再大的怨恨,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也会被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倾国:指绝代佳人

得:使

春风:代指君王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鉴赏

简析

这一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章。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李白的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李白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李白的诗(169篇)

猜你喜欢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牡丹诗

唐代李正封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元代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花犯·郭希道送水仙索赋

宋代吴文英

小娉婷,清铅素靥,蜂黄暗偷晕。翠翘欹鬓。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睡浓更苦凄风紧。惊回心未稳。送晓色、一壶葱茜,才知花梦准。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熏炉畔、旋移傍枕,还又见、玉人垂绀鬓。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鼓

清代纳兰性德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西子妆·蛾蕊颦深

清代况周颐

蛾蕊颦深,翠茵蹴浅,暗省韶光迟暮。断无情种不能痴,替消魂、乱红多处。飘零信苦。只逐水、沾泥太误。送春归、费粉娥心眼,低徊香土。

娇随步。著意怜花,又怕花欲妒。莫辞身化作微云,傍落英、已歌犹驻。哀筝似诉。最肠断、红楼前度。恋寒枝、昨梦惊残怨宇。


南园十三首·其一

唐代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南乡子·咏瑞香

清代顾太清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赢得嘉名自冠群。


题所赁宅牡丹花

唐代王建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敷浅原见桃花

宋代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