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iǎn gǔ zhī xià辇毂之下 | 辇毂:帝王的车驾。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
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 | 形容谦恭的态度。 | 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
shàng zhī suǒ hào,xià bì cóng zhī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 好:喜爱。在上的人喜欢什么,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wò tà zhī xià,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插手。 | 郑振铎《漩涡》:“‘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希哲低声背诵着成语。” |
gè bù xiāng xià各不相下 | 各:各自;下:位置低。双方相比分不出高下。指双方对峙分不出胜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5回:“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下。” |
jīng niǎn zhī xià京辇之下 | 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 | 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辇毂之下尚尔,远民冤滥,孰肯更为辨之!” |
shì fēng rì xià世风日下 | 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坏。 | 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我国世风日下,亲戚尚如此,况友乎?” |
xià chē yī shǐ下车伊始 | 下车:旧指新官刚到任。伊始:开始。旧指新官刚到任;现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刚到一个地方。 | 《隋书 刘行本传》:“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
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香饵之下,必有死鱼 | 饵:引鱼上钩的食物。指鱼必为贪食而上钩。 | 《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hé fén mén xià河汾门下 | 河:黄河。汾:汾水。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后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
tiān xià dà luàn天下大乱 |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
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 |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
xīng qián yuè xià星前月下 | 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 元·吕止庵《风入松》套曲:“常欢喜星前月下,休等闲间面北眉南。” |
yí wù tiān xià疑误天下 | 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 |
shàng xià dǎ liàng上下打量 | 对某人估量,揣度。 | |
chéng huān xī xià承欢膝下 |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
zì kuài yǐ xià自刽以下 | 刽:西周时的诸侯国名。从刽以下的乐曲就不加评论。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一提。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刽以下无讥焉。” |
shàng bù zhān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 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 | 《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
qī shàng wǎng xià欺上罔下 |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 唐 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
yī rén lí xià依人篱下 | 依:依附,依靠;篱:篱笆。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指依靠他人生活。 | 《南史·张融传》:“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 |
shé qiáo bù xià舌桥不下 | 形容惊讶的神态。 | |
zhèng shēn shuài xià正身率下 | 端正自身,为下属表率。 |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三》:“仲舒正身率下,所居而治。” |
jiè pō xià lǘ借坡下驴 | 凭借有利的地势下驴。比喻利用有利条件行事。 | 张笑天《死岛情仇》:“李英民咕嘟一声灌了一口汤,想找个台阶借坡下驴:‘好男不跟女斗。’” |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糟糠之妻不下堂 | 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 (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 《后汉书 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wú dí yú tiān xià无敌于天下 |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 | 《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 |
bù sè xià liú,bù zhǐ bù xíng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lǐ xià guā tián李下瓜田 |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北史 袁翻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 |
shǐ rú yǔ xià矢如雨下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汉·班固《汉书·李陵传》:“陵在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
shǐ xià rú yǔ矢下如雨 | 矢:箭。箭像雨一样射下。 | 南朝·梁·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积弩乱发,矢下如雨。” |
shàng qín xià shùn上勤下顺 | 勤:勤奋。顺:顺从,服从。作领导的勤奋工作,下面的人就会顺从他的领导。 | 唐·韩愈《郓州豀堂诗》:“惟所令之不亦顺乎,上勤下顺遂济登兹。” |
yín wěi xià liú淫猥下流 |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 | |
rì xià wú shuāng日下无双 | 京城无人可比。比喻才能出众。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黄香传》:“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王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 |
xià sāi shàng lóng下塞上聋 | 塞:堵塞不通。聋:耳朵的听觉失灵。下边堵塞不通,上边听觉失灵。比喻真实情况不能上传下达。 | 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
jú xià shàn shàng居下讪上 |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 语出《论语 阳货》:“子曰:‘有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shàng yì xià lòu上溢下漏 | 谓上富下贫。 |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天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
tóu jǐng xià shí投井下石 | 看见人要掉进陷井里,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头。比喻乘人有危难时加以陷害。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xià zhài ān yíng下寨安营 | 寨:防守用的栅栏;安:安置;营:营房。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 |
quán xià zhī kè泉下之客 | 泉:黄泉。指做鬼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想起宋万这人,虽然不曾立得奇功,当初梁山泊开创之时,多亏此人。今日作泉下之客!” |
wěi jué bù xià委决不下 | 一再犹豫,不能决定下来。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2卷:“心中委决不下。其妻长舌夫人王氏适至,问道:‘相公有何事迟疑?’” |
tiān xià wú bù sàn yán xí天下无不散筵席 | 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
yǔ miào tiān xià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dié xiè bù xià蹀躞不下 | 谓心里忐忑不安,不能放心。 | 《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这女儿自因阿巧死后,心中好生不快活。自思量道:‘皆由我之过,送了他青春一命。’日逐蹀躞不下。” |
hēi dēng xià huǒ黑灯下火 | 形容黑暗没有灯光的情景。 | 老舍《骆驼样子》十二:“你始终也没进去。黑灯下火的教鞭教我和太太瞎抓。” |
shàng tì xià líng上替下陵 | 同“下陵上替”。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礼仪志》:“若君亡君之威,臣亡臣之仪,上替下陵,此谓大乱。” |
àn nà bù xià按捺不下 |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
xià bǐ yǒu shén下笔有神 | 写起文章来,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写得又快又好。亦作“下笔如神”、“下笔如有神”。 | 唐·王勃《绵州北亭公宴序》:“五际飞文,想群众之不让;一言留赠,知下笔之有神。” |
měi kuàng yù xià每况愈下 | 每:每一次;逐一;况:状况;愈:更加。比喻情况的发展越来越不好。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东坡一》:“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 |
xiè hé tiān xià燮和天下 | 燮和:协调,和顺。使国家协调和平。 | 《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
zūn qián yuè xià樽前月下 | 酒樽之前,月亮之下。谓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
bǐ xià yǒu yú比下有余 | 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 清·沈复《浮生六记》第六卷:“古人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此最是寻乐妙法也。” |
yuè xià lǎo月下老 |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子。指媒人。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 | 《后汉书 耿纯传》:“重赏甘饵,可以聚人者也。”李贤注引《黄石公记》:“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
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一叶落知天下秋 |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 《淮南子 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宋 唐庚《文录》引唐人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bǐ xià shēng huā笔下生花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
qì shù háng xià泣数行下 |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 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
xià líng shàng tì下陵上替 | 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 《左传 昭公十八年》:“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 |
shè xià quān tào设下圈套 | 引诱人受骗上当。 |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头头们进行了形势分析,估计走资派既然设下圈套,是必有阴险目的的。” |
sǎo chú tiān xià扫除天下 | 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 《后汉书·陈蕃传》:“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yuè xià huā qián月下花前 | 本指游玩休息之处。后指男女幽会的地方。 | 唐 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
gǔn ān xià mǎ滚鞍下马 | 从马上迅速下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
lā bù xià liǎn拉不下脸 | 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
mā bù xià liǎn抹不下脸 | 碍于脸面或情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人家见他说得如此恳切,有些抹不下脸的,不免都应酬他几块,然而大注捐款一注没有。” |
tiān xià chéng píng天下承平 | 国家持久太平。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
líng shàng nüè xià凌上虐下 | 凌:欺负。欺侮在上的人,虐待在下的人。 |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
ní shā jù xià泥沙俱下 | 俱:都、一起。泥土和沙石跟着水一起流了下来。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
nǔ xià táo jiàn弩下逃箭 | 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
tǎn shàng tè xià忐上忑下 |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chǎn shàng ào xià谄上傲下 | 对上讨好,对下傲慢。 | 郭沫若《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所谓‘富贵在天’便是打破地上的权威,不走谄上傲下的路去求不义的富贵。” |
mǎi shàng gào xià买上告下 | 贿赂上司,央告下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6回:“宋太公自来买上告下,使用钱帛。” |
tì sì jiāo xià涕泗交下 |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 唐 孙棨《北里志 天水仙哥》:“全贪其重赂,径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 |
tóu shí xià jǐng投石下井 | 见“投阱下石”。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
qī rán lèi xià凄然泪下 |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
xià chē qì zuì下车泣罪 | 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
líng shàng xià nüè陵上虐下 | 陵:通“凌”,欺侮;虐:残暴,侵害。欺侮在上的人,侵害在下的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
jiù tāng xià miàn就汤下面 | 比喻趁机行事。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
tiān xià mò dí天下莫敌 | 见“天下无敌”。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
wēi zhèn tiān xià威震天下 | 威:威势或威望。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亦作“威振天下”。 |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 |
tiān xià qí wén天下奇闻 |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 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 |
jì rén mén xià寄人门下 | 寄:依靠。寄居在别人家中。比喻依附别人生活。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9章:“像她这样一个寄人门下的二十二岁的姑娘,目前的处境可想而知。” |
bù zhī gāo xià不知高下 | 指说话做事不知轻重。 |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
xiū wén dì xià修文地下 | 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 | 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
yǔ zé xià zhù雨泽下注 | 雨水往下流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 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xià qiáo mù rù yōu gǔ下乔木入幽谷 | 从高树上下来,钻进幽深的坑谷里。比喻弃明从暗,或从良好的处境转入恶劣的处境。 | 《孟子·滕文公上》:“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
tiān xià xīng wáng,pǐ fū yǒu z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guì jiàn gāo xià贵贱高下 | 指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不同。 | 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chè shàng chè xià彻上彻下 | 彻:贯通。贯通上下。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 朱熹集注引宋 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
shǒu xià liú qíng手下留情 | 下手处理事情时;留些情面;不把事做绝。 | 《庚子风云》:“在这几个当口,赵三多明明可以乘虚而入,将王成德击倒,他却一再手下留情,都把王成德让过了。” |
jù gāo lín xià据高临下 | 凭借高处俯控低处,指凭仗优势地位足以控制别人。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边防一》:“盖有土垒,则据高临下,敌必不克骤攻。” |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不见棺材不下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马上得天下 | 喻指武功建国。 |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
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天下老鸦一般黑 |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 鲁迅《致孙伏园》:“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 《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bù kuì xià xué不媿下学 | 犹言不耻下问。 | 《战国策 齐策四》:“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媿下学。” |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半部论语治天下 |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 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bǎi xià bǎi quán百下百全 | 犹言百发百中,万无一失。 | 汉 班固《汉书 冯奉世传》:“以将军材质之美,奋精兵,诛不轨,百下百全之道也。” |
shān rán lèi xià潸然泪下 | 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泪流不止。 | 宋 马廷鸾《题汪水云诗》:“余展读甲子初作,微有汗出,读至丙子诸作,潸然泪下。” |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kuà xià zhī rǔ胯下之辱 | 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过的耻辱。 |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zhé jié xià shì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