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uè xià lǎo月下老 |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簿子。指媒人。 | 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三折:“你权做个撮合山主亲的月下老,俺两个衔环之报,成就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
lǎo chéng zhī jiàn老成之见 | 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老练而周到的见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不想今日原从这着,可见老成之见,大略相同。” |
bǐ lǎo mò xiù笔老墨秀 |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明 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
lǎo shǔ wěi bā老鼠尾巴 | 比喻条件很差,力量很小。 | 陈立德《前驱》:“却被她一把揪住了脑后的那条花白的细辫子,像抓住了一条就想逃走的老鼠尾巴。” |
yí lǎo gū chén遗老孤臣 | 指改朝换代后已经失势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昔者改姓易代,兴亡倏忽,一二遗老孤臣,不忍见宗社之倾,君父之辱,犹或黄冠草履,歌哭空山,乱礁穷岛,相望饮泣。” |
kāi guó yuán lǎo开国元老 | 元老:政界年辈资望高的人。指建国时资历声望高的人。 | 《北史·赵普传》:“伏见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开国元老,参谋缔构,厚重有识。”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老生常谭 | 谭:同“谈”。指年老书生的平凡议论。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意的话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
lǎo guī zhǔ bù làn,yí huò yú kū sāng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移祸:嫁祸。把祸患转嫁给别人。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嫁祸于无辜的人。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5卷:“险些儿送了秀童的性命。正是:老龟煮不烂,移祸于枯桑。” |
lǎo móu shēn suàn老谋深算 | 老:老练;谋:计谋;深:很;算:打算。指周密地筹划;深远地打算。形容人老练精细;很有谋略。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9回:“沉毅哉!老谋深算,革命军之革命家。” |
lǎo ér yì zhuàng老而益壮 | 老:老年;益:更加;壮:强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强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xié lǎo fú ruò携老扶弱 | 搀着老人,扶着体弱者。亦作“携老扶幼”、“携老挈幼”。 | 《晋书·刘琨传》:“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 |
hòu pí lǎo liǎn厚皮老脸 | 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 钱钟书《围城》:“想不到外国去了一趟,学得这样厚皮老脸,也许混在鲍小姐那一类女朋友里训练出来的。” |
lǎo dà tú shāng老大徒伤 | 老大:年纪大;徒:徒然。年老了还一事无成只好悲伤而已。 |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lǎo diào chóng tán老调重谈 | 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 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
lǎo lǎo shào shào老老少少 | 指老人与小孩。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不想那孽龙知道,杀了他的党族,一呼百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打做一团儿。”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老成持重 | 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 《宋史 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
dāo bǐ lǎo shǒu刀笔老手 | 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 | 《动摇》:“你老兄是刀笔老手,所以非请你帮助不可了。” |
tiān xià lǎo yā yī bān hēi天下老鸦一般黑 | 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到处都是一样黑暗。 | 鲁迅《致孙伏园》:“前几天也颇有流言,正如去年夏天我在北京一样。哈哈,真是天下老鸦一般黑。” |
lǎo dāng yì zhuàng老当益壮 | 老:老年;当:应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壮盛;虽然年纪很大了;但志气和身体更壮。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lǎo shí bā jiǎo老实巴脚 | 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十章:“暗喜他们这软硬妙剂,对付这个老实巴脚的乡下女人,算是对上症了。” |
yǎng ér fáng lǎo养儿防老 | 父母养育儿子;防备年老时无人照顾。 | 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hòu tái lǎo bǎn后台老板 | 戏班子的老板。指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3章:“有党的领导,和供销社拉上关系,又有国家银行做后台老板,咱怕什么?” |
nián lǎo sè shuāi年老色衰 | 色:容貌,美色。指女人因上了年纪而衰老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8回:“那王妈妈自幼在勾栏中出身,后来年老色衰,沦落无靠,遂为人佣仆。” |
lián pín xī lǎo怜贫惜老 | 同情爱护贫穷的、年老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2回:“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连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 |
lǎo shǔ guò jiē,rén rén hǎn dǎ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lǎo chéng lì liàn老成历练 | 老成:阅历多;历练:长久从事而有经验。指阅历丰富,练达世事。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太常正卿白玄,老成历练,大有才气。若充迎请上皇之使,定当不辱君命。” |
fú lǎo xié zhì扶老挟稚 | 扶:挽着;挟:夹在胳膊下。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 《宋史·可适传》:“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 |
fù lǎo xié yòu负老携幼 | 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
lǎo yú tiào bō老鱼跳波 | 鱼随着乐声跳跃。比喻音律精妙绝伦。 |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仙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
gǒu zhuō lǎo shǔ狗捉老鼠 | 比喻做外行事或多管闲事。 | 赵树理《传家宝》:“叫我看来是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
huáng tiān wú lǎo yǎn皇天无老眼 | 皇天:上天。老天爷没有长着眼睛,不能公正对待世事。 | 唐·杜甫《送惠二归故居》:“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 |
xié yòu fú lǎo携幼扶老 | 同“扶老携幼”。 | 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 |
gào lǎo zài jiā告老在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
lì liàn lǎo chéng历练老成 | 历练:长久从事而有经验;老成:阅历多。指阅历丰富,练达世事。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如今公子也不知添几位了!定要历练老成,才寻这个门路。” |
yǎng lǎo sòng zhōng养老送终 | 同“养生送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
lǎo shī xiǔ rú老师宿儒 |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lián pín jìng lǎo怜贫敬老 |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
lǎo zǐ zhǎng sūn老子长孙 | 养育子孙,使其长大成人。 | 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人在战地,各自为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
lǎo shǒu xiǔ rú老手宿儒 |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lǎo shēng cháng tán老生常谈 | 老生:老书生。原指老书生经常谈论的事物或观点。后泛指毫无新意的理论或老话。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
bái tóu xié lǎo白头偕老 | 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扑苍蝇 | 比喻自己找死。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
rén lǎo zhū huáng人老珠黄 | 旧时比喻女子老了被轻视,就象因年代久远而失去光泽的珍珠一样不值钱。 | 清 张贵胜《遣愁集》:“人老珠黄,春残花谢。” |
lǎo lái yǒu xǐ老来有喜 | 指老年有喜事。 | |
bái fà xié lǎo白发偕老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
lián pín xù lǎo怜贫恤老 | 同情和体恤贫穷年老的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 |
jìng lǎo lián pín敬老怜贫 | 老:年老的人;怜:怜恤。尊敬老人,怜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谨慈爱的美好品德。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吾神又将小女桂花配与奇童为妻,则为你恤孤念寡,敬老怜贫,因此感动天地也。” |
lǎo lái yú qīn老莱娱亲 | 表示孝顺父母。 | 西汉 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
yuè xià lǎo ér月下老儿 | 见“月下老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管姻缘的有一位月下老儿,预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红丝,把这两个人的脚绊住……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栓的,再不能到一处。” |
bàn lǎo xú niáng半老徐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南史·后妃传下·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lǎo jì sī fēng老骥嘶风 |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 《光明日报》1980.8.18:“‘老骥嘶风,英心不退’,年富力强的青、壮、少年又当如何!” |
tiān bù yìn yí yī lǎo天不憗遗一老 |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不憗遗一老,俾守我王。” |
guī lǎo lín xià归老林下 |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翩翩》:“大业已归老林下,意侄已死,忽携佳孙美妇归,喜如获宝。”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少年老成 | 老成:经历多。阅历广。懂得人情事故。人虽年轻;却很老练稳重。 | 汉 赵岐《三辅决录 韦康》:“韦元将年十五,身长八尺五寸,为郡主簿。杨彪称曰:‘韦主簿年虽少,有老成之风,昂昂千里之驹。’” |
shī lǎo bīng pí师老兵疲 | 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 《魏书 许谦传》:“慕容无道,侵我疆场,师老兵疲,天亡期至。” |
xú niáng bàn lǎo徐娘半老 | 指中年妇女虽不再娇美;但尚有风韵。后泛指有风韵的妇女已过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 | 《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yī jiā lǎo xiǎo一家老小 | 谓全家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yù guān rén lǎo玉关人老 |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
lǎo shǔ guò jiē老鼠过街 | 比喻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亦作“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 |
lǎo hǔ pì gǔ老虎屁股 | 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
lǎo shǔ jiàn māo老鼠见猫 | 比喻十分惧怕。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月英见了焦氏,犹如老鼠见猫,胆丧心惊,不敢不跟着他走,到家又打个半死。”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老死不相往来 | 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 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nán nǚ lǎo yòu男女老幼 | 泛指所有的人。 | 南朝 梁 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 |
cháng tiān lǎo rì长天老日 | 指夏季昼长的日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贾母因向宝钗道:‘你也去,连你母亲也去;长天老日的,在家里也是睡觉。’” |
nián lǎo tǐ ruò年老体弱 | 指衰老的人。 | 邓小平《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不是说少数年老体弱的同志不可以在家里办公,但是一般的不应该这样做。” |
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打苍蝇 | 比喻胆大妄为,自己找死。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问他有脑袋没有?谁敢在老虎头上打苍蝇。” |
yǎng ér dài lǎo,jī gǔ fáng jī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同“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元·高明《琵琶记·牛小姐谏父》:“爹爹,正是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
jìng lǎo cí shǎo敬老慈少 | 见“敬老慈幼”。 | 宋·陈亮《蔡元德墓碣铭》:“敬老慈少,使诡猾暴横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赖以省。” |
lǎo niú shì dú老牛舐犊 |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着小牛。比喻做父母的怜爱儿女。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fú lǎo xié ruò扶老携弱 | 扶:挽着;携:带领。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歧下。” |
lǎo mǎ shí tú老马识途 | 识:认得;途:路。老马能认识走过的道路。比喻年纪大的人;富有经验。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
cháng chún bù lǎo长春不老 | 犹言长生不老。 | 《醒世恒言 李道人独步云门》:“各要寻几件希奇礼物上寿,祝他个长春不老。” |
lǎo dà wú chéng老大无成 | 老大:年老。年纪已老,无所成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些,遂致老大无成。” |
lǎo bàng shēng zhū老蚌生珠 |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 | 《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
lǎo jì fú lì老骥伏枥 | 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 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lǎo jiāng hú老江湖 | 指在外多年,很有阅历,非常世故的人。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0回:“须知我也是个老江湖,岂肯上你的当?” |
tiān cháng dì lǎo天长地老 | 亦即天长地久。 |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两情浓同下蓝桥,战兢兢欢娱较少,成就了凤友鸾交,休忘却天长地老!” |
bǎo yǐ lǎo quán饱以老拳 | 饱:充分;以:用。痛打,尽情地揍。 | 《晋书 石勒载记下》:“孤往日厌卿老拳,卿亦饱孤毒手。” |
lǎo guī kū cháng老龟刳肠 | 神龟明知有难也不能渡过。比喻难不能避,祸不能免。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不能避刳肠之患。” |
lǎo xióng dāng dào老熊当道 | 当道:把路挡住。比喻猛将镇守要塞。 |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 |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
fú lǎo xié yòu扶老携幼 | 扶:挽着;携:带着。搀着老人;领着小孩儿。形容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欢迎、观看或逃难。后也用来形容关心照顾老人和孩子。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
qīng shān bù lǎo,lǜ shuǐ cháng cún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 指经过的时间长久,比喻永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青山不老,绿水长存。他日事成,必当厚报。” |
lǎo gǔ bǎn老古板 | 指守旧的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前人制台是个老古板,见面之后,问了几句话。” |
lǎo mǎ liàn zhàn老马恋栈 |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
guì zhuàng jiàn lǎo贵壮贱老 | 看重年轻力壮者而轻视年老体弱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 “壮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馀。贵壮健,贱老弱。” |
jìng lǎo cí gù敬老慈穉 | 见“敬老慈幼”。 | |
lǎo ruò cán bìng老弱病残 | 老:老人;弱:弱小的幼童;病:病人;残:残疾人。泛指弱势群体。 | 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
guī lǎo tián jiān归老田间 | 指回到幽雅处所,度过晚年。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回:“我明日即行辞职,还是归老田间罢。” |
tiān lǎo dì huāng天老地荒 | 见“天荒地老”。 |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 |
fǎn lǎo huán tóng返老还童 | 反:扭转;还:回复原来的状态。扭转衰老;回复童年。形容衰老的人恢复了青春的健康或精神。 | 《云笈七签》第60卷:“日服千咽,不足为多,返老还童,渐从此矣。” |
měi nán pò lǎo美男破老 | 破:毁坏。用年轻的外宠之臣来谗毁老成人。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荀息曰:‘《周书》有言:美男破老。’乃遗之美男,教之恶宫之奇。” |
qí dé shuò lǎo耆德硕老 | 盛德高年的人。 | 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
jìng lǎo ài yòu敬老爱幼 | 尊敬老人,爱护小孩。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47回:“林启荣又能敬老爱幼,每届冬至前后,必预期布告置酒款宴乡老。” |
jiǔ guàn lǎo chéng久惯老诚 | 同“久惯牢成”。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2回:“个个人古怪精灵,个个人久惯老诚。” |
mǔ lǎo hǔ母老虎 | 雌性虎。借指泼妇或刁妇。 | 老舍《柳屯的》:“我曾经作过一个噩梦,梦见一个母老虎,脸上擦着铅粉。” |
lǎo sǐ gōu hè老死沟壑 | 沟壑:溪谷。老死于山谷之中。指平庸地死去。 | 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为社稷长久之计,以上安二宫朝夕之养,下以济四方亿兆之命,则臣虽老死沟壑,瞑目於地下矣!” |
yǎng ér fáng lǎo,jī gǔ fáng jī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 指养育儿子以防老年无依靠,保存谷物为防备饥荒。 | 宋·左圭《百川学海》:“临刑无惧色,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太守曾天游奏之,乃免死。” |
qī lǎo bā xiǎo七老八小 | 指老人与小孩。老老少少。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五章:“起开,我又不七老八小的,搀着架着干什么?” |
dì lǎo tiān huāng地老天荒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