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bù jìn rén qíng不近人情 | 近:接近。不合乎人的常情。后指性情或言行怪僻;不合情理。也作“不近情理”。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
jìn qíng gē yù禁情割欲 | 制约感情和欲望。 | 汉 王充《论衡 本性》:“长大之后,禁情割欲,勉励为善矣。” |
qíng tóu yì hé情投谊合 | 同“情投意合”。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qíng tóng gǔ ròu情同骨肉 |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
chàng xù yōu qíng畅叙幽情 | 畅:尽情;叙:叙谈。尽情地叙谈倾诉。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ér nǚ zhī qíng儿女之情 | 特指男女之间缠绵的恋情。亦作“儿女私情”。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 |
qíng miàn nán què情面难却 | 由于面子、情分的关系,很难推却。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情面难却,第二天就把话传给了藩台,不到三天,牌已挂出去了。” |
huàn nàn jiàn zhēn qíng患难见真情 | 只有经过共同的患难才能看出自己的知心朋友。 | 邓小平《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患难见真情。” |
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礼轻情意重 |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 元 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
jìn xiāng qíng qiè近乡情怯 |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 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lán qíng huì xìng兰情蕙性 | 兰:兰草;蕙:蕙草;性:比喻美质。比喻女子的人品贤淑娴雅。 |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会试》:“你兰情蕙性,休害得愁眉蹙捉。” |
gǔ ròu sī qíng骨肉私情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尽骨肉私情,共享天伦之乐事。” |
qíng bù zì shèng情不自胜 | 胜:承受。无法忍受自己的感情。 | 南朝·宋·宋明帝《罪始王休仁诏》:“官寻悲痛,情不自胜。” |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tú yǒu xiàn yú qíng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徒:空;羡:羡慕。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 |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fǔ jǐng shāng qíng抚景伤情 | 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 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三折:“登高望远,人人怀故国之悲抚景伤情,处处洒穷途之泣。” |
mò bù guān qíng漠不关情 | 漠:冷淡。对人对事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 清·林则徐《请定乡试……诸弊折》:“回思未第之先,与多士何异?乃于落卷漠不关情,设身处地,于心何忍?” |
rén qíng zhī cháng人情之常 |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 | 宋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 |
róu qíng mì yì柔情密意 | 谓温柔亲密的情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如今悬空在宝玉屋内,虽说宝玉仍是柔情密意,究竟算不得什么,于是更哭得哀切。” |
shén qíng bù shǔ神情不属 | 犹言心不在焉。 | 茅盾《幻灭》:“虽然谈话换了方向,静还是神情不属地随口敷衍。” |
qíng tóu yì hé情投意和 | 投:契合。形容双方感情融洽,心意完全一致。亦作“情孚意合”、“意同情合”、“情投意洽”、“情亲意合”、“意合情投”、“情投气合”。 | |
guǎ qíng báo yì寡情薄意 | 缺少情意。 | 《水浒传》第一一○回:“公孙胜道:‘若是小道半途撇了仁兄,便是寡情薄意。今来仁兄功成名遂,只得曲允。’” |
wàng yún zhī qíng望云之情 |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shì tài rén qíng世态人情 |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 元·关汉卿《四块玉·闲适》曲:“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
xū qíng jiǎ yì虚情假意 | 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
ài mèi zhī qíng暧昧之情 | 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可能的私事。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
qíng zhú shì qiān情逐事迁 | 见“情随事迁”。 | 宋·孙惟信《风流子》词:“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 |
zhù jié zhī qíng伫结之情 | 伫:贮积。积于内心的思念之情。形容思念之情极为深切。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 |
tǐ chá mín qíng体察民情 | 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上命差来此处歇马,体察民情。” |
chǔ náng zhī qíng楚囊之情 |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 |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 |
qíng tóu yì zuǐ情投意忺 | 同“情投意合”。 | 明·陈铎《锦庭乐·春怨》套曲:“忆王孙,乍交欢,情投意忺,永远效鹣鹣。” |
shēn qíng dǐ lǐ深情底理 | 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内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
qíng jiān jīn shí情坚金石 | 彼此感情像金石一样牢固。 |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情坚金石,始终不改。” |
kǒng qíng zhōu sī孔情周思 | 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 |
xián qíng bié zhì闲情别致 | 同“闲情逸致”。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2回:“我们是有公事来的,拿我们丢在一边,倒有闲情别致在里头替人家画画儿!” |
qíng bù kě què情不可却 | 情面上不能推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回:“闺臣、红蕖众姊妹也再再相留,紫菱情不可却,只得应允。” |
xìng qíng zhōng rén性情中人 | 性情:性格。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 |
shì qíng rèn yù适情任欲 | 犹言任情纵欲。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 |
qíng shēn rú hǎi情深如海 | 形容感情深厚,像大海一样不可量。 | 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堪爱堪爱真堪爱,鸾凤情深如海,携手上阳台,了却相思债。” |
ér nǚ sī qíng儿女私情 | 指男女或家人之间的恩爱感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
háo qíng yì zhì豪情逸致 | 豪情: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记得丁歌甲舞,曾醉昆仑,豪情逸致,飘飘若仙。” |
lái qíng qù yì来情去意 | 事情的内容和原因。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当下戴院长与宋公明说罢了来情去意,戴宗、宋江俱各大喜。” |
qíng yú gǔ ròu情逾骨肉 | 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 | 明 汤显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人心乎?” |
liú shuǐ wú qíng流水无情 | 流水一去不复返,毫无情意。比喻时光消逝,无意停留。 | 唐 白居易《过元家履信宅》诗:“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水无情自入池。” |
fēng qíng yuè yì风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爱恋的情思。同“风情月思”。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
jìng qíng zhí suì径情直遂 | 径情:任意、随心;遂:成功地满足心愿。随着自己的意愿;顺利地达到目的;获得成功。 |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
fǎ rù róng qíng法不容情 | 在法律面前不能容许人情宽容。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十回:“金学曾实不忍伤害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但法不容情。” |
shì dào rén qíng世道人情 |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jiǎo qíng shì mào矫情饰貌 | 矫情:掩饰实情。掩饰实情,故作姿态。亦作“矫情饰行”。 | 《魏书·恩涬传序》:“夫令色巧言,矫情饰貌,邀眄睐之利,射咳唾之私,此盖苟进之常也。” |
lí qíng bié xù离情别绪 |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 宋 柳永《昼夜乐》:“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 |
qíng zài jùn bēn情在骏奔 | 一心急着去奔丧。 | |
wū niǎo zhī qíng乌鸟之情 | 乌:乌鸦;乌鸟:传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三国·魏·文钦《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 |
dǎ qíng mà qiào打情骂俏 | 情:风情;俏:俏皮;风趣。指用轻佻的语言、动作勾引挑逗。多指男女间调情。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9回:“齐巧这两天糖葫芦又没有去,王小四便打情骂俏起来。” |
yì rě qíng qiān意惹情牵 | 惹:引起。牵:牵挂。引起情感上的缠绵牵挂。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
yǔ duǎn qíng cháng语短情长 | 语言简短,情意深长。 | 袁鹰《悲欢·深深的怀念》:“‘人民,真是太伟大了!’这句语短情长的衷心赞叹,我想,是足以代表所有长征战士的心意的。” |
qíng fēi dé yǐ情非得已 | 情况出于不得已。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适才躲避桌下,自知失仪露丑,实系情非得已,诸位姐姐莫要发笑。” |
qiān lǐ sòng é máo,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
yí qíng yǎng xìng怡情养性 | 怡养性情。 | 茅盾《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侯,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不妨也阅读一番,为的可以‘怡情养性’,‘殚见洽闻’。” |
jìng qíng zhí xíng径情直行 | 随着意愿,顺利地得到成功。 | 《歇冠子 著希》:“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径情而行也。” |
shī qíng huà yì诗情画意 | 原指诗歌绘画所蕴含的情感、意境。也用来形容美好的自然景物。 | 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zhī qíng bù jǔ知情不举 | 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 |
qíng xiàn shì qū情见势屈 | 情:真情;见:通“现”,暴露;势:形势;屈:屈曲。指军情已被敌方了解,又处在劣势的地位。 | 《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将军欲举倦罢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 |
qíng shēn yī wǎng情深一往 | 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 | 清·王晫《今世说·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鸿,浙江钱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
zhǔ qíng zào yì主情造意 | 指为首的、主谋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把白胜押到厅前,便将索子捆了,问他主情造意。” |
duō qíng duō gǎn多情多感 | 见“多情善感”。 | 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zòng qíng jiǔ sè纵情酒色 | 酒色:酒和女色。指沉迷于花天酒地和色欲之中。 | 《剪灯余话·秋夕访琵琶亭记》:“武弁则纵情酒色,文吏则惟事空言。” |
qíng zhòng jiāng gōng情重姜肱 |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后以“情重姜肱”喻兄弟友爱。 | 《后汉书·姜肱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着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以系嗣当立,乃递往就室。” |
wèi qíng shèng wú慰情胜无 | 作为自我宽慰的话。 | |
qíng fú yì hé情孚意合 | 同“情投意合”。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我如今却和你眷恋日久,情孚意合,却不恁地理会。” |
rén qíng lěng nuǎn人情冷暖 | 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 唐 刘得仁《送车涛罢举归山》诗:“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
háo qíng zhuàng zhì豪情壮志 | 豪迈的情怀;远大的志向。 | 茅盾《温故以知新》:“他们大多数两鬓添霜,然而豪情壮志,更见坚强。” |
shǒu qiū zhī qíng首丘之情 | 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shì dú qíng shēn舐犊情深 |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
rè qíng yáng yì热情洋溢 | 热烈的感情充分地流露出来。 | 曹靖华《罗汉岭前吊秋白》:“对全世界来说,这些热情洋溢的报导,正是拨云雾而见青天啊!” |
fǎn liǎn wú qíng反脸无情 |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它就反脸无情,和清朝反动政府勾结起来。” |
xùn qíng wǎng fǎ徇情枉法 | 指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徇:曲从;枉:使歪曲。 | 元 王謦《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为徇情枉法之私。” |
qíng zhēn yì qiē情真意切 | 谓情意十分真切。 |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
zòng qíng suì yù纵情遂欲 | 纵;放纵。放纵心情,顺遂欲念。指不能自我约束 | 汉·荀悦《汉纪·孝昭皇帝纪》:“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情遂欲,不顾礼度。” |
duō qíng duō yì多情多义 | 指重情谊。 | 《品花宝鉴》第三回:“聘才已知富三是个热心肠、多情多义的人。” |
qíng shù lǐ qiǎn情恕理遣 | 恕:原谅;遣:排遣。以情相恕,以理排遣。指待人接物宽厚和平,遇事不加计较。 | 《晋书 卫玠传》:“玠尝以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 |
kuí lǐ duó qíng揆理度情 | 揆: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 | 明 刘若愚《酌中志 辽左弃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
héng qíng zhuó lǐ衡情酌理 |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 《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
qíng bù zì jīn情不自禁 | 禁:抑制。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 南朝 梁 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 |
qiū cǎo rén qíng秋草人情 | 形容人情冷漠,如同日益枯黄的秋草一样。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浮云世态纷纷恋,秋草人情日日疏。” |
yí qíng yuè xìng怡情悦性 | 心情分外愉快欢畅。怡;悦;愉快;高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
bù niàn jiù qíng不念旧情 | 指人原则性强,不记挂过去的情义。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否则我上台后可不念旧情,就算你们跪下来求我,我起码也得把你们送进集中营。” |
qíng shēn gǔ ròu情深骨肉 |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 《周书·于谨传》:“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
jiǎo qíng shì zhà矫情饰诈 | 以虚假的现象伪装欺骗别人。 | 宋 朱熹《与宰执札子》:“伏念熹昨以蒙思进职,辄具辞免,非敢矫情饰诈,罔上盗名。” |
rén qíng yì zhuó人情恟恟 | 形容人心动荡不安。 |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宁康元年》:“是时,都下人情恟恟,或云欲诛王、谢,因移晋室。” |
yú shuǐ shēn qíng鱼水深情 | 象鱼儿离不开水那样,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 明 赵弼《蓬莱先生传》:“鱼水之情,极其娱乐。” |
biāo qíng duó qù标情夺趣 | 指传情逗趣。 | 明 汤显祖《邯郸记 极欲》;“只有教坊之女,搅筝琶,舞《霓裳》,乔合生,大迓鼓,醉罗歌,调笑令,但是标情夺趣,他所事皆知。” |
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 指世风日下,对人的态度随地位和权势的高低有所不同。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
jiǎo qíng zhèn wù矫情镇物 | 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 《晋书 谢安传》:“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
bì yǐ qíng必以情 | 一定尽可能按实情去判决。 | |
gāo qíng hòu ài高情厚爱 | 指深厚的情谊。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非是小弟深谋远虑,一则承单二哥高情厚爱,不忍轻抛此地,二则小女在单二哥处打扰,颇有内顾萦心。” |
wú qíng wú yì无情无义 | 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 |
dùn tiān bèi qíng遁天倍情 | 谓违背天然之性而加添流俗之情。一说,违背天性与真情。倍,通“背”。 | 《庄子·养生主》:“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成玄英疏:“言逃遁天理,倍加俗情。” |
wú qíng shǎo miàn无情少面 | 不讲情面。 | 《西游补》第二回:“我又见他几遍,不是无情少面之人。” |
wú qíng wú xù无情无绪 | 没有心思,苦闷无聊。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姐姐往常不曾如此无情无绪。” |
dǔ wù xīng qíng睹物兴情 | 见到眼前景物便激起某种感情。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 |
yì hé qíng tóu意合情投 | 犹情投意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