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ǐ lǘ zhī wàng倚闾之望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9回:“姑母接了此信,见了阿妹,也好放心,也免许多倚闾之望。”
bù chěng zhī tú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gǔ pén zhī qī鼓盆之戚旧指死了妻子。先秦 庄周《庄子 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fù zhī yī jù付之一炬付:交给;之:它;炬:火把;一炬:一把火。给它一把火烧光。指用火烧毁。唐 杜牧《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lóu yǐ zhī chéng蝼蚁之诚
wáng guó zhī shēng亡国之声指淫靡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xián wài zhī xiǎng弦外之响比喻言外之意。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yī mìng zhī róng一命之荣谓受任一官的荣耀。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二·滁阳王奉祀官》:“后人不叨一命之荣。滁阳之祭,亦仅有司岁终一举而已。”
zhōu shuǐ zhī yù舟水之喻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三国志·魏志·王基传》:“愿陛下深察东野之弊,留意舟水之喻,息奔驷于未尽,节力役于未困。”
zhī qí bù kě ér wéi zhī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强固执。《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mò rú zhī hé末如之何犹言无法对付,莫可奈何。晋·葛洪《抱朴子·塞难》:“吾所以不能默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已末如之何也。”
náo huí zhī sǐ蛲蛔之死蛲:人体寄生虫;蛔:蛔虫。形容不劳而获者终归会失败。《燕书》:“蛲蛔所藉以生者,在人肠胃之中也。”
yù zhī yǐ lǐ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宋·洪迈《夷坚志·丙志》第14卷:“然此妇见鸷兽不怖悸,乃能言之有理,亦难能也。”
zhǔ kuàng zhī jì属纩之际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指人疾病临危,弥留之时。西汉·戴圣《礼记·丧大记》:“疾病……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
jī shàn zhī jiā,bì yǒu yú qìng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聚;庆:福。积德的人家,子孙必然会得到福泽。《周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yī jiàn zhī rèn一剑之任①谓以一人一剑之力。指作战的士兵,犹言一人之勇。②指独力担任艰巨的任务。《尉缭子·武议》:“临难决疑,挥兵指刃,此将事也;一剑之任,非将事也。”《战国策·齐策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
yī xí zhī dì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yī zú zhī tián一卒之田百顷田地。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无一卒之田。”
fù yú zhī gù覆盂之固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jiǎn zào zhī jì减灶之计在战争中隐瞒自己军队的实力来麻痹敌人。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tā shān zhī shí他山之石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yī zhī wéi shèn一之为甚见“一之谓甚”。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yī jiè zhī shì一介之士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wú wàng zhī zāi无妄之灾无妄:意想不到的。意外的灾祸或平白无故受到的损害、牵连。《周易 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yī jiè zhī shàn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yī piān zhī lùn一偏之论偏于一面的议论。宋·朱熹《答沈叔晦书》:“前日务为学而不观书,此固一偏之论。”
yī shè zhī dì一射之地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zhú mǎ zhī yǒu竹马之友指儿童时期的朋友。《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同“成风斤”。
shòu zhī yǒu kuì受之有愧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lián lǐ zhī mù连理之木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晋书 元帝记》:“一角之兽,连理之木。”
sān cùn zhī shé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xué ér shí xí zhī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lóng zhōng zhī niǎo笼中之鸟被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失去自由的人。《鹖冠子 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
yī rén zhī jiāo一人之交亲密得象一个人。形容交情深。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那时我家先父就和娄氏弟兄是一人之交。”
xiàng yú zhī qì向隅之泣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形容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哭泣。宋·陈亮《谢陈侍郎启》:“宁失不经,忍视向隅之泣。”
wěi shēng zhī xìn尾生之信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bā huāng zhī wài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yī jǔ shǒu zhī láo一举手之劳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hóng hú zhī zhì鸿鹄之志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ù xiào zhī zǐ不孝之子不孝顺的子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qì zhī rú bì xǐ弃之如敝屐敝:破;屣:鞋。象扔破鞋一样把它扔掉。比喻毫不可惜地抛弃掉。《孟子·尽心上》:“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屣)也。”
gǔ ròu zhī qīn骨肉之亲骨肉:骨和肉,比喻至亲;亲:亲爱。比喻父母、兄弟、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闽剧《钗头凤》:“千不念万不念要念舅父,伊和娘亲姐弟骨肉之亲。”
wàn jiā zhī hóu万家之侯指诸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有大小,根据每个诸侯统治的家庭而决定。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万家之侯。”
gāo yú zhī dì膏腴之地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táng ér huáng zhī堂而皇之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
chǐ yá zhī huá齿牙之猾见“齿牙为猾”。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讨副使试大理司直兼贵州刺史邓君墓志铭》:“然以忧栗间于多虞,卒成耳环目之塞,道致齿牙之猾。”
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多指地位崇高权势显赫的大臣。《六韬》:“屈一人下,伸万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qǔ ér dài zhī取而代之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táo zhī yāo yāo逃之夭夭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fǎn bǔ zhī sī反哺之私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晋 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shuāi jì zhī fēng衰季之风衰季:末世。末世的不良风气。宋·苏轼《议学校贡举札子》:“庶几得忠实之士,不至蹈衰季之风,则天下幸甚。”
yī zhī wèi shèn一之谓甚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quǎn fèi zhī dào犬吠之盗指穿窬之盗;小偷。《史记·酷吏列传》:“尽十二月,郡中毋声,毋敢夜行,野无犬吠之盗。”
quǎn mǎ zhī chǐ犬马之齿齿:年轮。自己的年龄。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yī qiū zhī hé一丘之貉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zhǎo yá zhī shì爪牙之士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zhé fù zhī jí辙鲋之急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lì zhuī zhī dì立锥之地立锥:插锥子。指插锥子的地方。比喻能容身的极小的地方。也作“置锥之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
bù shí zhī xū不时之需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qiān lǐ zhī rèn千里之任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xiè hé zhī rèn燮和之任燮和:协调,和顺。协调国家上下的责任。比喻宰相的任职。《尚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liù chǐ zhī tuō六尺之托托:委托。指受嘱托抚育遗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qú láo zhī ēn劬劳之恩谓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在京师图个荫子封妻,光耀祖宗,报答父母劬劳之恩。”
nán fāng zhī qiáng南方之强南方坚强刚毅之人。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nán shān zhī shòu南山之寿南山:终南山。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bù kān zhī diǎn不刊之典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记载、钦定典制。《梁书 萧子云传》:“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孝,致治所成。”
shé chōng zhī chén折冲之臣谓忠勇之臣。《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yī yǒng zhī fū一勇之夫只有勇力而无智慧的人。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我两个无过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处,自当效命,生死不辞。”
pí ròu zhī kǔ皮肉之苦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pí zhī bù cún,máo jiāng yān f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dào xuán zhī kǔ倒悬之苦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元史 外夷传》:“群生愁叹,四民废业,贫者弃子以偷生,富者鬻产而应役,倒悬之苦,日甚一日。”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míng chá qiū háo zhī mò,ér bù jiàn yú xīn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孟子 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zhū yù zhī lùn珠玉之论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sì shí zhī qì四时之气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chéng rén zhī wēi乘人之危乘:趁;危:危险;灾难。趁别人有困难时;去要挟、侵害对方。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dì zhǔ zhī yí地主之仪见“地主之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jì xué zhī shì绩学之士学者,学问渊博的人。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
bù sù zhī kè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dào xuán zhī jí倒悬之急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dào xuán zhī huàn倒悬之患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全琮传》:“而士大夫方有倒悬之患。”
guò tíng zhī xùn过庭之训用以指父亲的教诲。晋 袁宏《后汉纪 安帝纪上》:“苌少长藩国,内无过庭之训,外无师傅之道,血气方刚。”
yàn què ān zhī hóng hú zhī zhì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gān chéng zhī jiàng干城之将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pìn jī zh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之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zhǎo yá zhī jiàng爪牙之将爪牙:比喻辅佐的人。指勇敢的卫士或得力的助手。清·魏源《圣武记》第11卷:“爪牙之将,用不拘资。”
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tiān fǔ zhī tǔ天府之土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rú rù bào yú zhī sì,jiǔ ér bù wén qí chòu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fù xuān zhī xiàn负暄之献暄:暖和。指把冬天晒太阳取暖的方法进献给国君。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杨朱篇》:“宋国有田夫……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脰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元·许名奎《忍经》:“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gàn fù zhī gǔ干父之蛊干:承担,从事;蛊:事、事业。继承并能胜任父亲曾从事的事业。《周易 蛊》:“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
qī huáng zhī rǔ栖遑之辱栖遑:忙忙碌碌,奔波不定的样子。四处奔忙,不得安居的劳辱。晋·陆机《演连珠》:“利尽万物,不能睿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栖遑之辱。”
nán yán zhī yǐn难言之隐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xī shì zhī zhēn稀世之珍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当时卿相及好事者,得居寀图障卷簇,家藏户宝,为稀世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