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héng shì bù shuō成事不说 | 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 《论语 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
rǔ chéng rén yé汝成人耶 | 你当真还算是个人吗? | |
chéng rén zhī měi成人之美 | 成:成全;帮助;美:好事。成全别人的好事。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mǐ làn chéng cāng米烂成仓 | 仓:粮仓。一仓一仓的粮食腐烂了。形容家中十分富有。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
zǒu bǐ chéng wén走笔成文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明·无名氏《登瀛洲》第二折:“都要可便吟诗和韵,题着这新建瀛洲,则要个字意相关,走笔成文。” |
zǒu bǐ chéng zhāng走笔成章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况此妇人走笔成章,吟诗谓赋。” |
yōu fèn chéng jí忧愤成疾 | 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 《五代史平话 晋史》:“契丹因晋主招纳吐谷浑,遣使来让(责备),晋主忧愤成疾。” |
xiōng wú chéng suàn胸无成算 | 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七回:“莫要胸无成算,孟浪而行,那时临时局促,倒被那厮行凶,反为不美。” |
gǔ huà fēng chéng骨化风成 |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 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 |
shě jǐ chéng rén舍己成人 | 舍:放弃;成:成就,成全。指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婚男嫁女,虽父母之心;舍己成人,乃高明之事。” |
cháo chéng mù shí朝成暮徧 |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 |
wū yān chéng mǎ乌焉成马 |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 《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
mí rán chéng fēng靡然成风 | 同“靡然向风”。 |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 | 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 | 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
yī wú suǒ chéng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 | 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
bài kòu chéng wáng败寇成王 | 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 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
xí fēi chéng sú习非成俗 |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shì shā chéng xìng嗜杀成性 |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
jī wēi chéng zhù积微成着 | 微:细微;着:显着。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着。 | 《荀子 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着,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zhī chǔ chéng mén织楚成门 | 形容房屋简陋。 |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
tuò dì chéng wén唾地成文 | 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唐·冯贽《云仙杂记》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见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
xià bǐ chéng piān下笔成篇 |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谏》:“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
xiōng yǒu chéng suàn胸有成算 | 犹言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 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各口进出货物盈虚,以及市价涨跌,庶胸有成算,不为租客所欺。” |
chéng jiā lì yè成家立业 | 成家:组成家庭;即结婚;立业:建立事业。指能独立生活或建立某种事业。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定山惟素山主》:“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成家立业。’曰:‘见后如何?’师曰:‘立业成家。’” |
huà lóng bù chéng fǎn wéi gǒu画龙不成反为狗 |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 | 《后汉书 儒林传上 孔僖》:“[僖与崔駰]同游太学,习《春秋》。因读吴王夫差时事,僖废书叹曰:‘若是,所谓画龙不成反为狗者。’” |
bù yīn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为一家之主,对下辈的过失要能装糊涂 | 《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bù chéng qì hòu不成气候 | 指单个、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
chéng qún dǎ huǒ成群打伙 | 见“成群结伙”。 | 杨朔《雪花飘飘》:“桃树爷爷吹唢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眼,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
chéng fēng zhī zhuó成风之斫 | 同“成风斤”。 | |
jù shǎo chéng duō聚少成多 | 聚:集合,会合。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由少变多。 | 《汉书 董仲传》:“众少成多,积小致巨。” |
yī chéng yī lǚ一成一旅 | 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 |
guàn yú chéng chǒng贯鱼成宠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
xí yǐ chéng xìng习以成性 | 习:习惯。习惯了就养成了性格 | 《晋书·王导传》:“习以成性,迁善远罪而不自知,行成德立。” |
zhāng mèi chéng wéi张袂成帷 | 张开袖子成为帷幕。形容人多。 | 汉·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dī shuǐ chéng hé滴水成河 | 比喻积少成多。 | 周立波《山乡世变》上一:“几年过去,聚少成多,滴水成河,手里以有几块花边了。” |
sǒng bó chéng shān耸膊成山 | 肩膀耸起成了一个“山”字。形容人耸肩缩颈的相貌。也形容人体瘦削的样子。 | 宋 陆游《衰疾》:“捉襟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 |
xiǎo dào dà chéng小道大成 | 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
chéng guī lòu xí成规陋习 | 指由于普遍效法而成为社会准则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或做法。 | |
jiē mèi chéng wéi接袂成帷 | 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 |
lì liàn lǎo chéng历练老成 | 历练:长久从事而有经验;老成:阅历多。指阅历丰富,练达世事。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如今公子也不知添几位了!定要历练老成,才寻这个门路。” |
chéng rén qǔ yì成仁取义 | 仁:仁爱;义:道义;正义。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shè bǐ chéng yǎ涉笔成雅 | 涉笔:动笔,着笔;雅:雅致。指动笔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 清·毛先舒《诗辩诋》第一卷:“于物无择,而涉笔成雅;于思无豫,而往必造微。” |
hùn rán tiān chéng混然天成 | 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 |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肝肺间流出。” |
táo lǐ chéng qī桃李成蹊 | “桃李不言,不自成蹊”的省语。 | 金·元好问《南乡子》词:“迟日惠风柔,桃李成蹊绿渐稠。” |
chéng shì bù zú,bài shì yǒu y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三三:“梅厂长这个人的能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fǎ chéng lìng xiū法成令修 | 修:完善。法令完善。 | 唐·韩愈《曹成王碑》:“法成令修,治出张施。” |
dī shuǐ chéng bīng滴水成冰 |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 宋 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
dà gōng gào chéng大工告成 |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
fù tǔ chéng fén负土成坟 | 背土筑坟。古代认为是一种孝义的行为。 | 《后汉书·醒荣传》:“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 |
chéng shuāng zuò duì成双作对 | 配成一对。 |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 |
shì bái chéng hēi视白成黑 | 视: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颠倒美丑是非。 | 唐·柳宗元《瓶赋》:“视白成黑,颠倒妍媸。”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众志成城 |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jù wén chéng léi聚蚊成雷 | 许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飞;发出的声音会像打雷一样响。比喻许多人说一个人的坏话;危害甚大。 | 东汉 班固《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
zhēng shā chéng fàn蒸沙成饭 | 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 | 《楞严经》第六卷:“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 |
shōu huí chéng mìng收回成命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fēng chéng huà xí风成化习 | 习:习惯。指形成风气与习俗。 | 晋·葛洪《抱朴子·逸民》:“纷扰日久,求竞成俗,或推货贿以龙跃,或阶党援以凤起,风成化习,大道渐芜。” |
huà mín chéng sú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pèi tào chéng lóng配套成龙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工人歌谣选 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
chéng lóng pèi tào成龙配套 |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 老舍《正红旗下》:“姑母有成龙配套的衣裳与首饰,可就是不愿出借!” |
dú shù bù chéng lín独树不成林 | 独:单独。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做不成大事。 | 《古今乐录》:“梁曲曰: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
gōng chéng fú jū功成弗居 | 见“功成不居”。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
lǎo xiū chéng nù老羞成怒 |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改,拿问在监。” |
zhāo chéng xī huǐ朝成夕毁 | 形容翻新之速。 | 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 |
dà gōng bì chéng大功毕成 | 指大工程或大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 | 《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pāi bǎn chéng jiāo拍板成交 |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 |
gù zhí chéng jiàn固执成见 | 见“固执己见”。 | 茅盾《子夜》九:“如果荪甫一定要固执成见,那就拉倒。” |
gōng chéng míng suì功成名遂 | 遂;成功。建立了功绩;有了名声。 |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乃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yī suǒ chéng nán一索成男 | 见“一索得男”。 | 宋·王迈《贺陈讲书谋仲诹璋庆》诗:“十为良月阳将长,一索成男喜可知。” |
jī wēi chéng zhù积微成著 | 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 |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tǔ fú chéng qiáng土扶成墙 | 比喻人应该互相扶助。 | 《北史·尉景传》:“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 |
xīng wáng chéng bài兴亡成败 | 兴盛、衰亡、成功、失败。泛指世事变迁 |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二折:“隋江山扭做唐世界,也则是兴亡成败。” |
jiàn xìng chéng fó见性成佛 |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
guàn yú chéng cì贯鱼成次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众多而有秩序;序:次序。形容有次序,不紊乱。 | 《晋书·刘毅传》:“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
tuō kǒu chéng zhāng脱口成章 | 出口便成文章。喻才思敏捷。 | 宋·苏轼《黄州再祭文与可文》:“艺学之多,蔚如秋蒉。脱口成章,粲莫可耘。” |
qī bù chéng zhāng七步成章 | 同“七步成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犹以为迟。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 |
chéng nián gǔ dài成年古代 | 犹言长期以来。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这灶成年古代不烧火,埋上这银子,扒上些灰儿盖着,谁知道灶窝里有银子?” |
zhòng xīn chéng chéng众心成城 | 指万众一心,如坚固城堡。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韦昭注:“众心所好,莫之能败,其固如城也。” |
lěi zú chéng bù累足成步 | 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
lǎo chéng chí zhòng老成持重 | 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 《宋史 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
zhuān yù nán chéng专欲难成 | 专欲:个人欲望。单凭个人意愿,事情难以办成。 |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
jià hè chéng xiān驾鹤成仙 | 指死的婉称。 | 杨大群《关东传奇》第54章:“老爹,你驾鹤成仙了,嘿嘿。” |
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ú dì wáng jiā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 艺:技艺;货:财物。学成文武全才,以求得皇帝的赏识重用。 | 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必然见俺二人学业成就,着俺下山,进取功名。” |
zuò shì chéng bài坐视成败 | 见“坐观成败”。 | 《晋书·王敦传》:“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岂忍坐视成败,以亏圣美。” |
gù shǒu chéng guī固守成规 | 成规:现成的规矩、制度。指思想固执保守,守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 邓小平《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我们过去固守成规,关起门来搞建设,搞了好多年,导致的结果不好。” |
tiān chéng dì píng天成地平 |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尚书 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 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xiōng wú chéng zhú胸无成竹 |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不熟此书,则胸无成竹,虽有其志,何从措手?” |
xí yǔ xìng chéng习与性成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 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chéng qún zuò duì成群作队 | 见“成群结队”。 | 《水浒传》第一○四回:“更有那村姑农妇,丢了锄麦,撇了灌菜,也是三三两两,成群作队……呆呆地立着,等那粉头出来。”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 让:推辞,拒绝。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
yǐn rì chéng suì引日成岁 | 捱过一天像度过一年。形容思念的深切。 | 《周书·文帝纪上》:“众之思公,引日成岁,愿勿稽留,以慰众望也。” |
lǎo chéng liàn dá老成练达 |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杜预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欢读左秋明《春秋传》。” |
lǎo chéng liàn dá老成炼达 | 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太平天国·洪秀全《设赍奏官诏》:“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职同天将,专理进本事务,令表们选举老成炼达元臣保封。” |
guān zhě chéng dǔ观者成堵 | 见“观者如堵”。 | 明·沈榜《宛署杂记·寺观》:“又见其紫衫衣衲、拽杖挂珠,交错燕市之衢,所在说法衍乐,观者成堵。” |
jiǔ guàn láo chéng久惯牢成 | 比喻深于世故。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6回:“你还说你不久惯牢成。” |
jī láo chéng bìng积劳成病 |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 《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
xí jiǔ chéng xìng习久成性 |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 《尚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
xūn táo chéng xìng熏陶成性 |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 《宋史·程颐传》:“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亦必延名德之士,使与之处,以熏陶成性。” |
shào chéng ruò xìng少成若性 | 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保傅》:“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