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不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bù zhī diān dǎo不知颠倒犹言不明事理。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人人亦不知颠倒。天色又看看晚了。”
suì méi bù wù遂迷不窹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亦作“遂迷忘反”。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如王廷凑遂迷不窹,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bù qíng zhī qǐng不情之请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bù fēn zhǔ cì不分主次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王朔《动物凶猛》:“虽然这三种说法不分主次,都有同样有力的证人和很难杜撰栩栩如生的细节,我还是一下就相信了最后一种说法。”
bù yǎ bù lóng不哑不聋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指长辈要宽宏大量。《古尊宿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岂不见道,不哑不聋,不做大家公。”
lín cái bù gǒu临财不苟面对钱财不随便求取,廉洁自好。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gōng wú bù kè,zhàn wú bù shèng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攻:攻打;克:攻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bì bù kě shǎo必不可少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树欲静而风不止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lǐ suǒ bù róng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许。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xié bù fàn zhèng邪不犯正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百足之虫,至断不蹶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文选 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wú suǒ bù bāo无所不包包:包容。没有什么不被包括。形容包含的东西非常多。东汉 王充《论衡》:“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于道术,无所不包。”
biàn huà bù cè变化不测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
rén bù wèi jǐ,tiān zhū dì mi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旧时指人不替自己打算,就会为天地所不容。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种人的脑筋,浸透着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他相信这样的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甚至用这一大套剥削阶级的话,来为他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辩护。”
wǔ gǔ bù shēng五谷不升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作,二不休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bù dǒng zhuāng dǒng不懂装懂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zhū méng bù jī跅幪不羁见“跅弛不羁”。
liú shuǐ bù fǔ,hù shū bù dù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户枢:门转轴;蠹:虫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到外物的侵蚀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
bàn gān bù gà半间不界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泛说若是谦辞。然圣人之为人,自有不可及处,直要做到底,不做个半间不界底人。”
jì bù xuán kuǐ计不旋跬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跬,大业以成。”
bù fá xiān lì不乏先例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终身让路,不枉百步枉:白白地,冤枉。一辈子给人让路,也不会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对人谦让不会有什么损失。《新唐书·朱敬则传》:“敬则兄仁轨……尝诲子弟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zhuàng fū bù wéi壮夫不为壮夫:具有雄心壮志的人,指成年人。成年人是不做的。指事情轻微细小,不值得一做。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bù gān hòu rén不甘后人甘:甘心;情愿。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shǒu bù shì juàn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pǎo le hé shàng pǎo bù liǎo miào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指无法逃脱或逃避责任。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往哪里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在东北这块地方,跑哪里也是小鬼子和汉奸的天下。”
huà bù tóu jī话不投机投机:意见相合。指意见或观点看法等不一致;说不到一起。元 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我则怕言无关典,话不投机。”
huà bù zài háng话不在行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huà bù xiāng tóu话不相投犹言话不投机。元·无名氏《望江亭》第三折:“我和他话不相投,我可便见他呵。”
méi qiǎo bù chéng huà没巧不成话无巧不成书。指非常凑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没巧不成话。’这妇人手里拿叉杆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正,恰好打在那人头巾上。”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玉不琢,不成器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士可杀不可辱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què yī bù kě阙一不可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zuò bù ān xí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lì bù tóng kē力不同科同科:同一等级。指人的力量有强弱,不能等同。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jīn gōng bù lì矜功不立矜:自夸。自以为能立大功而大功必不成。《战国策 齐策四》:“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měi zhōng bù zú美中不足美:好;不足:不够;缺欠。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破镜重圆,离而复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报仇雪恨,尚为美中不足。”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lè bù kě jí乐不可极享乐不可过分。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gǎn bù shàng tàng赶不上趟落在后面或错过时机。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中国的这类政策常常说变就变,往往一夜之间赶不上趟,就把人的命运改变了。”
bù sǐ bù shēng不死不生指超脱生死的界限。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gé bù xiāng rù格不相入犹言格格不入。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wǎ guàn bù lí jǐng kǒu pò瓦罐不离井口破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明·无名氏《村乐堂》第二折:“他是二夫人,你是伴当,你两个有这等勾当,道不的瓦罐不离井口破。”
hù shū bù xiǔ户枢不朽户枢:门的转轴;朽:腐烂,败坏。经常转动的门轴就不会朽坏。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三国志 吴普传》:“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有户枢不朽是也。”
shuō yī bù èr说一不二指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更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yǎn lǐ róu bù xià shā zǐ眼里揉不下沙子比喻对坏人坏事不能容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奶奶宽洪大量,我却眼里揉不下沙子去。”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有志不在年高年高:岁数大。有志不在乎年纪大。指人贵在有志;不能凭年龄来衡量。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guì bù líng jiàn贵不凌贱贵:地位高;凌:欺凌。显贵的人不欺凌卑贱的人。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国有什伍,治偏细民,贵不凌贱,富不傲贫,功不遗罢,佞不吐愚。”
nán fēng bù jìng南风不竞南风:南方的音乐;不竞:指乐音微弱。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wò bù ān xí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左手交银,右手交人,若三日没有来时,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公子不公子,一顿孤拐打那光棍出去。”
zhuō mō bù dìng捉摸不定估量不透。捉摸:猜测,预料。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wú kōng bù rù无空不入见“无孔不入”。茅盾《清明前后》第四幕:“种种法规,一切措施,马上又变活了,投机是满天飞跃,无空不入。”
chóu chú bù qián踌躇不前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zī zī bù juàn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bù kě yán yù不可言喻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yù bù kě zòng欲不可纵欲:欲望;纵:放纵。欲望不可放纵。西汉·戴圣《礼记·曲礼》:“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qián kǒu bù yán钳口不言钳口:闭口。闭着嘴不说话。《庄子·田子方》:“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
bù zhī hǎo dǎi不知好歹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zì zh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昔日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yīn hào bù jué音耗不绝音耗:消息。消息和书信不断。指保持联系。唐·张读《宣室志·计真》:“生留旬月,乃挈妻孥归青齐,自是李君音耗不绝。”
xiǎo bù rěn zé luàn dà móu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dī shuǐ bù lòu滴水不漏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比喻说话做事非常周全、严密;没有丝毫漏失;使人无隙可乘。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公孙官率领军士,拘获车仗人等,真个是滴水不漏。”
jí bù kě dài急不可待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bù zhī lì hài不知利害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dòu liú bù jìn逗留不进逗留:停滞不前。停顿不前。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而祁连知虏在前,逗留不进。”
lín nán bù bì临难不避避:回避。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形容勇敢胆大。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xié bù zhān xí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语出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wú suǒ bù róng无所不容没有什么不能容纳。极言其宽广。《魏书》:“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
wǎn jíe bù bǎo晚节不保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yào yán bù fán要言不繁要:简要;繁:繁杂。指说话或写文章简单扼要,不繁琐。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李大爷要言不繁……”
hún bù fù tǐ魂不附体魂:灵魂;魂魄。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就失去知觉;无法行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恐惧万分。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不能自主。元 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一个好女子也,生得十分大有颜色,使小生魂不附体。”
quē yī bù kě缺一不可少一样也不行。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qǐng jiàng bù rú jī jiàng请将不如激将指用话语刺激别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请他去干事来得好。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
jiān shǒu bù yú坚守不渝坚守约章或诺言,决不改变。
shì chū bù yì事出不意意:猜想。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诏同至,乃置酒留贯,攸亦预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时失措。”
wú shì bù dēng sān bǎo diàn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事不上门。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bù jiàn guān cái bù xià lèi不见棺材不下泪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ér dà bù yóu niáng儿大不由娘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成人,由不得父母做主。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lín nàn bù gǒu临难不苟苟:苟且。指遇到危难不苟且偷生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临难毋苟免。”
zī zī bù dài孜孜不怠勤勉努力,毫不懈怠。《汉书·平当传》:“今圣汉受命而王,继体承业二百余年,孜孜不怠,政令清矣。”
zì bù dài yán自不待言大家心里明白,不必再用言语解释。
wéi rén bù fù为仁不富要仁爱就不能发财致富。参见“为富不仁”。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dà xìn bù yuē大信不约信:诚实;约:盟约,条约。指真正讲信义的不在于订约盟誓。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大道你器,大信不约。”
bù qī wū lòu不欺屋漏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
cǎn bù rěn dǔ惨不忍睹睹:看。情景凄惨;使人不忍看下去。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尸首堆积,惨不忍睹。”
mì yún bù yǔ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周易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què qiè bù yí确切不移形容真实可靠,不容怀疑。
bù biàn shū mài不辨菽麦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kǔ bù kè yán苦不可言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宋 李昌龄《乐善录 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suí mí bù wù遂迷不寤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唐·元稹《拓村镇州制》:“如王迁凑遂迷不寤,诸道宜便进军,以时翦灭。”
bài bù xuán zhǒng败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旋踵,转动一下脚后跟。唐 卢照邻《三国论》:“然而丧师失律,败不旋踵,奔波谦瓒之间,羁旅袁曹之手,岂拙于用武,将遇非常敌乎?”
míng bù xū chuán名不虚传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bù jí bù xú不疾不徐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yī bǐ bù gǒu一笔不苟不苟:不苟且。一笔一画都很认真;毫不马虎。清 沈初《西清笔记 纪名迹》:“前后一笔不苟,功力如此,洵神技也。”
jiàn guài bù guài,qí guài zì bài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怪:奇异的。发现怪事怪物不要惊慌,它就不会危害了。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口惠而实不至惠:给人以好处;至:到。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实际的利益却到不了别人身上。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