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wáng zǐ fàn fǎ,shù mín tóng zuì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 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 《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
láo mín dòng zhòng劳民动众 | 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 |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纪年之挽粟飞刍,继日而劳民动众,常烦漕运,不给供须。” |
wàn mín tú tàn万民涂炭 | 涂:泥淖;炭:炭火。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 |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
dù guó hào mín蠹国耗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一》:“彼募化亦谋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织为蠹国耗民,彼不耕不织而蠹国耗民者,独僧尼耶?” |
guó ān mín tài国安民泰 | 安:安定;泰:平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0回:“再拈信香一炷,愿今国安民泰,岁稔年和,三教兴隆,四方宁静。” |
yú mín rùn guó于民润国 |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蜘蛛有丝,损人利己;蚕腹有丝,于民润国。” |
jiù shì jì mín救世济民 | 挽救天下,拯济百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八回:“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 |
huà mín chéng sú化民成俗 | 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diào mín fá zuì吊民伐罪 | 吊:慰问;伐:讨伐。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 《宋书 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
chī chī zhě mín蚩蚩者民 | 蚩蚩:无知的样子。无知识的就是老百姓。 | 《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
mín ān wù fù民安物阜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 |
mín kāng wù fù民康物阜 | 人民平安,物产丰富。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吏治下》:“可见当时君明臣良,民康物阜,致治之隆非无故也。” |
wù fù mín kāng物阜民康 | 物产丰富,人民安康。 | 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 |
yǔ mín tóng lè与民同乐 |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
mín bāo wù yǔ民胞物与 | 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 | 宋 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 | 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
bǎo guó ān mín保国安民 | 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
mǐ dào ān mín弭盗安民 | 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
tú tàn shēng mín涂炭生民 | 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明·沈采《千金记·登拜》:“狂秦暴虐,涂炭生民。” |
guǎng tǔ zhòng mín广土众民 | 土地广阔,人民众多。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
zhèn mín yù dé振民育德 | 振:通“赈”,救济。指接济、帮助人民,涵养自己的德性。 | 《周易·蛊》:“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
yǔ mín xié lè与民偕乐 | 君王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 |
rǔ guó tiǎn mín辱国殄民 | 见“辱国殃民”。 | 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
fù guó ān mín富国安民 | 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 《后汉书·方术许杨传》:“明府今兴立废业,富国安民,谣童之言,将有征于此,诚愿以死效力。” |
shí wéi mín tiān食为民天 |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
jiě mín dào xuán解民倒悬 |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guó jì mín shēng国计民生 | 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
huò shì wū mín惑世诬民 | 指蛊惑世人。 | 明刘若愚《酌中志 内臣职掌纪略》:“极厌憎释教,以为惑世诬民,最宜摈绝者。” |
rǔ guó yāng mín辱国殃民 | 使国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国殄民”。 | 《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韩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赵愚丞相,罢黜道学诸臣,轻开边衅,辱国殃民。” |
xuē zhí wéi mín削职为民 | 撤掉官职,降为平民。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
yǔ mín xiū xī与民休息 | 与:帮助;休息:修养生息。帮助人民休养生息。 | 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
cán mín yǐ chěng残民以逞 | 残:残害;逞:称愿,满足某种心愿。以残害人民来达到罪恶目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
mín yuàn fèi téng民怨沸腾 | 人民的怨声就象开水在翻滚一样。形容人民对腐败黑暗的反动统治怨恨到了极点。 |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十卷:“王荆公行新法,自知民怨沸腾。” |
shī wèi bìng mín尸位病民 | 尸位:居位而不做事。占着职位而无所作为,使人民受到损害。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如有慢视民瘼者,定行揭帖上几个,断不叫这等尸位病民者,得以漏网。” |
mín zhī mín gāo民脂民膏 | 脂、膏:动植物体内的油质。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 | 五代 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
yuán yuán zhī mín元元之民 | 众百姓;善良的百姓。 | 汉·贾谊《过秦论》:“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
dù zhèng bìng mín蠹政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
bìng guó yāng mín病国殃民 | 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病国殃民。”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为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妒贤妒能,病国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dù guó bìng mín蠹国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元 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因思一时富贵权势之人,生长纨绮中……非惟不知稼穑之艰难,流于奢淫以蠹国病民,抑又不知世间温饱安逸之正味为不少。” |
dù zhèng hài mín蠹政害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
rén mín chéng guō人民城郭 | 城郭:城墙。城郭还是旧有的,可人都不是原来的。感叹事态变迁,物是人非。 |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
píng yì jìn mín平易近民 | 见“平易近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jìng shòu mín shí敬授民时 | 见“敬授人时”。 | 南朝·梁·梁元帝《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 |
mín ān guó tài民安国泰 | 人民安乐,国家太平。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大宋自太祖开基,太宗嗣位,历传真、仁、英、神、哲共是七代帝王,都则偃武修文,民安国泰。” |
rén mín ài wù仁民爱物 | 仁:仁爱,同情、爱护或帮助。爱众人,进而爱护万物。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 《孟子·尽心上》:“君子之于物也,爱人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wù guó tiǎn mín误国殄民 | 殄:灭绝。让国家受害,人民遭殃。 | 宋·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贪缪之柏,误国殄民,逐之已晚。” |
tú dú shēng mín荼毒生民 | 荼毒:毒害,残害。指残害人民。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民,万里朱殷。” |
dì guǎng mín zhòng地广民众 | 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 | 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
yōu guó yōu mín忧国忧民 |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 |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dì guǎng mín xī地广民稀 | 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
shēng shì rǎo mín生事扰民 | 生事:惹起事端。惹起事端,侵扰民众。指故意寻衅闹事,侵扰人民。 | 宋·苏轼《教战守》:“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 |
yìng tiān cóng mín应天从民 | 应:接受。适应天命,顺从人心。 | 《南齐书·谢腀传》:“陛下受命,应天从民。” |
bǎo jìng ān mín保境安民 | 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救民于水火 | 把人民从深重的灾难中拯救出来。 | 《孟子·滕文公下》: “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 |
yōng zhèng ài mín拥政爱民 |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 |
yú mín zhèng cè愚民政策 |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 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
wú fāng zhī mín无方之民 | 古谓不知礼法的人。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
wù fù mín fēng物阜民丰 | 物产丰富,人民安乐。 | |
shēng dǒu xiǎo mín升斗小民 | 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
dù guó cán mín蠹国残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
yōu guó xù mín忧国恤民 | 恤:体恤。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 汉·徐幹《中论·谴交》:“文书委于官曹,系囚积于囹圄,而不遑省也。详察其为也,非欲忧国恤民,谋道讲德也。” |
shēng mín tú tàn生民涂炭 |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六十一回:“今国君无道,天愁民怨,四海分崩,生民涂炭,刀兵不歇,天下无不思叛,正天之欲绝殷商也。” |
mín wéi bāng běn民惟邦本 | 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mín hé nián fēng民和年丰 |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
fú guó lì mín福国利民 |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
mín qióng cái kuì民穷财匮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本处万山环列,易于哨聚,又值水旱频仍,民穷财尽,人心思乱。” |
yōu guó āi mín忧国哀民 | 忧虑国事,体恤百姓。 |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 |
mín shēng diāo bì民生凋敝 |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形容社会经济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
xiāng guī mín yuē乡规民约 | 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 |
jì shì ān mín济世安民 | 使国家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
mín qíng tǔ sú民情土俗 | 一地的人情世故,风俗习惯。 | 清·恽敬《与福子申》:“顺德近接省会,民情土俗,仁弟必一一措置得宜。” |
jié yòng ài mín节用爱民 |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 《论语 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dù guó yāng mín蠹国殃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
fù guó yù mín富国裕民 | 使国家和人民富裕。 | 刘大白《龟——为任君茂梧题画》诗:“你大肚彭亨,好像个财神。但身没半文,说什么富国裕民!” |
xiǎo guó guǎ mín小国寡民 | 国家小,人民少。 | 先秦 李耳《老子》:“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wáng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战国·邹·孟轲《孟子·万章》:“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
mín wú jiào lèi民无噍类 | 噍类:指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没有活路了。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尝攻襄城,襄城无噍类,所过无不残灭。” |
mín fù guó qiáng民富国强 | 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越主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
wéi guó wéi mín为国为民 |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有为国为民贤才,因苦谏不听,反遭诛戮。” |
tiān wú èr rì,mín wú èr zhǔ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 日:太阳。天上没有两个太阳,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王。 | 《元史·太祖本纪》:“吾闻东方有称帝者,天无二日,民岂有二主耶?” |
wèi mín chú huàn为民除患 |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
mín gāo mín zhī民膏民脂 | 膏、脂:油脂。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 | 宋 张唐英《蜀壽杌》下卷:“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
xǐng fāng guān mín省方观民 | 省:察看。观察各地风俗民情。 | 《周易·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
shì mín rú zǐ视民如子 | 形容帝王、官吏爱护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吴光新得国,而亲其民,视民如子,辛苦同之,将用之也。” |
yú mín ān zhī愚民安知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 |
chū bǎng ān mín出榜安民 | 榜:官府告示。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收军进高唐州城内,先传下将令,休得伤害百姓。一面出榜安民,秋毫无犯。” |
mín yì láo zhǐ,qì yú xiǎo kāng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 民亦劳止与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义。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 | 《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fǔ shì zhǎng mín辅世长民 | 辅世:辅佐当世的国君。长民:统治人民。辅佐当世的国君统治人民。 | 《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
guó fù mín fēng国富民丰 | 国家富有,民众富裕。 | 三国·魏·曹植《七启》:“散乐移风,国富民康。” |
mín bǎo yú xìn民保于信 | 指执政的人有信还要有义,才能受到人民拥护。 | 《左传·定公十四年》:“谚曰:‘民保于信。’吾以信义也。” |
bìng mín hài guó病民害国 | 病:损坏,祸害。害人民、害国家。 | 清 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
jìng tiān ài mín敬天爱民 | 敬奉天命,爱护百姓。 | 明·无名氏《下西洋》第一折:“方今圣人在位,圣智神聪,敬天爱民,豁达大度。” |
jì shì ài mín济世爱民 | 济:救助,接济;爱:关爱。匡济艰危世道,恤爱苦难民众。 | 明·屠隆《昙花记·辞家访道》:“我本清泰世间奇男子,济世爱民,扶危定难。” |
yú nòng rén mín愚弄人民 | 欺骗捉弄老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
guó mài mín mìng国脉民命 | 脉:命脉。国家和人民的命脉。比喻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基。 |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当此国难深重之秋,若犹不思变计,则日汪肆扰于外,奸徒破坏于内,国脉民命,岌岌可危矣。” |
ài mín rú zǐ爱民如子 |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 西汉 刘向《新序 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bù jī zhī mín不羁之民 | 羁:束缚;民:百姓。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民众。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jiù mín shuǐ huǒ救民水火 | 救:拯救;水火:水深火热。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 |
guó lì mín fú国利民福 | 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
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 | 国家富强,人民安定。 | 《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