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ǐ tiān shuō dì指天说地 | 指着天说到地。形容无所不谈。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6回:“那媒人指天说地,叫屈称冤。” |
xiān yì chéng zhǐ先意承指 | 见“先意承志”。 |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谄之徒也。” |
bù lìn zhǐ jiào不吝指教 |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导。也作“不吝赐教”。 |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
shǐ bì shǐ zhǐ使臂使指 | 象使用自己的手臂和手指一样。比喻指挥自如。 | 《管子·轻重乙》:“若此,则如胸中使臂,臂之使指也。”《汉书·贾谊传》:“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
diǎn zhǐ cè jiǎo点指莋脚 | 见“点手莋脚”。 | |
shí zhǐ lián xīn十指连心 | 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 明 汤显祖《南柯记 情尽》:“哎也!焚烧十指连心痛,图得三生见面圆。” |
zhǐ sāng shuō huái指桑说槐 | 见“指桑骂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
qiān fū suǒ zhǐ,wú bìng ér sǐ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 指:指责。被众人所指责将没什么好下场。 | 东汉·班固《汉书·王嘉传》:“里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臣常为之寒心。” |
zhǐ dí wàng shēn指敌忘身 | 指敌:与敌人作战。与敌人作战,要舍生忘死,勇于牺牲。 | 战国·尉缭《尉缭子·兵教下》:“兵有五致:为将忘家,逾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 |
diǎn zhǐ jí jiǎo点指划脚 | 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或轻率地指点、批评。同“点手划脚”。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只见来到肆前,果然一个少年美貌的女子在那里点指划脚教人下棋。” |
zhǐ míng dào xìng指名道姓 | 指出别人的名字和姓氏。 | 张天民《创业》:“华程继续指名道姓地批评,毫不容情。” |
zhǐ jī mà gǒu指鸡骂狗 |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
fā zòng zhǐ shǐ发纵指使 | 操纵指挥。亦作“发踪指使”。 | 瞿秋白《赤都心史》四一:“几十年前,发纵指使略夺东亚满洲的参谋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远东革命声浪留音之机。” |
dàn zhǐ yǎo shé啖指咬舌 | 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 |
shì zhǐ qì xīn噬指弃薪 | 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磐传》:“顺少孤,养母,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驰归,跪问其故。” |
mù hòu zhǐ diǎn幕后指点 | 暗中提醒或背后指点。 | |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 |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fā zōng zhǐ shì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zhǐ bù shèng qū指不胜屈 | 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
zhǐ yàn wéi gēng指雁为羹 |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 元 宋方壶《醉花阴 赶苏卿》:“当初指雁为羹,似充饥画饼,道无情却有情。” |
gǒng yī zhǐ huī拱揖指挥 | 同“拱挹指麾”。 |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 |
shí shǒu zhēng zhǐ十手争指 | 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记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
zhǐ pò mí tuán指破迷团 | 指点解说,破除疑问。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九回:“玉蟾道:‘妹子也疑这个托字不妥,今听姐姐之言,真是指破迷团,后人受益不浅。’” |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话西 | 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
xuě hóng zhǐ zhǎo雪鸿指爪 | 同“雪泥鸿爪”。 | 明·王世贞《与徐子与书》:“雪鸿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
zhǐ gǔ zhāi jīn指古摘今 | 摘:选取。指摘古今。形容才气纵横,议论锋利。 | 清·徐麟《长生殿序》:“稗畦洪先生以诗鸣长安,交游宴集,每白眼踞坐,指古摘今,无不心折。” |
gǒng yì zhǐ huī拱挹指麾 | 谓从容安舒,指挥若定。 |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划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七章:“每条凳子可容几人,哪里是站台,哪里是门……都口讲指划地详细说给他们听。” |
zhǐ gù zhī jiān指顾之间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明·归有光《上总制书》:“指顾之间,勇怯立异,呼吸之际,胜负顿殊。” |
zhǐ rì shì xīn指日誓心 | 对着太阳发誓,表明忠诚无二。 | 唐·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惟嗢没斯精诚上达,天诱其衷。拔自狼居之山,愿拜龙颜之主,封章沥恳,指日誓心,不夺之诚,介如石矣。” |
yí zhǐ jìn tuì颐指进退 | 颐指:以下巴动向示意。形容指挥人时的傲慢神态 | 《旧唐书·郭子仪传》:“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 |
zhǐ tiān shì xīn指天誓心 | 指着天,对心起誓。指意志坚定或对人忠诚。 | 唐·张说《为郭振让官表》:“臣与一二贞士,指天誓心,枝梧群邪,捍城王室……艰危备尝,几不免祸。” |
rǎn zhǐ chuí xián染指垂涎 | 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贪馋。垂涎,流口水。 | 《元史·郝经传》:“病民诸奸各持两端,观望所立,莫不凯觎神器,染指垂涎。” |
zhǐ rì ér dài指日而待 | 见“指日可待”。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一回:“将来执掌昭阳,可指日而待,为何夫人双眉反蹙起来?” |
fā zōng zhǐ shì发踪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
yǎn yǔ yí zhǐ眼语颐指 | 颐指:以下巴的动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 | 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
kǒu jiǎng zhǐ huà口讲指画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
zhǐ shuǐ méng sōng指水盟松 | 盟:盟誓。指着流水、松树盟誓。形容情谊之深。 | 明·陈汝元《金莲记·诟奸》:“章相与学士,初方指水盟松,后反操戈入室,不免乘此机会,嘲他几句,有何不可?” |
zhǐ fù gē jīn指腹割衿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割衿: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元史·刑法志·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 |
zhǐ fù wéi hūn指腹为婚 | 双方家长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 | 《魏书 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
fā shàng zhǐ guàn发上指冠 | 毛发竖起貌。形容极度愤怒。 | 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盗跖闻之,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zhǐ rì kě sì指日可俟 | 指日:可以指出的日期。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九山王》:“由是九山王之名大噪。加翁为护国大将军。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zhǐ bù shèng shǔ指不胜数 | 不胜:不能承受。扳着指头数也数不过来。形容为数很多。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13章:“五代、两宋、辽、金成名的文学家、诗人,指不胜数。” |
zhǐ zhǐ diǎn diǎn指指点点 | 指给人点化或背后评论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
zhǐ rì kě dài指日可待 | 形容不要多久就可达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
zhǐ dōng huà xī指东画西 | 指说话时的手势动作。比喻说话避开主题,东拉西扯。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道闲禅师》:“到处插语,指东划西,举古举今。” |
cùn zhǐ cè yuān寸指测渊 | 以一寸之指而测深渊。比喻浅学不能探明深理。 | 《孔丛子·答问》:“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蒙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
yǔ jìn zhǐ yuǎn语近指远 | 语言浅近,含意深远。指,本旨。 | 太平天国·汪吉人等《〈钦定军次实录〉序》:“文浅意深,语近指远。” |
miǎn shì zhǐ shǐ眄视指使 | 形容骄傲的神态。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矣。” |
zhǐ shān mài mó指山卖磨 | 比喻耍手段、说空话哄人。 | 元·岳伯川《吕洞宾度铁拐李》第一折:“出来的都关来节去,私多公少,可曾有一件合天道?他每都指山卖磨,将百姓划地为牢。” |
zhǐ shān shuō mò指山说磨 | 比喻错此说彼。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 |
zhǐ nán dǎ běi指南打北 | 指着东方打西方,打得别人防不胜防。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指东打西,指南打北,打了个落花流水。” |
zhǐ què xiāng zèng指囷相赠 | 囷:圆形的谷仓。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形容慷慨资助朋友。亦作“指囷相助”。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 |
yǐ zhǐ cè hé以指测河 | 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 《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
zhǐ shǒu dùn jiǎo指手顿脚 | 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
zhǐ huī kě dìng指挥可定 | 见“指麾可定”。 |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某生长北方,闻燕人思归之情切矣,今若举事,指挥可定。” |
zhǐ rì chéng gōng指日成功 | 谓不久即可成功。 |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
zhǐ kōng huà kōng指空话空 | 谓故弄玄虚。 | 元·王晔《桃花女》第四折:“非是我指空话空,做这等巧神通,也只为结婚姻本待谐鸾凤。” |
rú zhǐ zhū zhǎng如指诸掌 |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
zì liè fà zhǐ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yí zhǐ fēng shǐ颐指风使 | 犹言颐指气使。 | 《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
è bì niè zhǐ扼臂啮指 | 扼:用力掐;啮:咬。掐胳膊,咬手指。形容母子心灵相互感应。 | 东汉 王充《论衡 感虚》:“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扼臂以呼汝耳。’” |
liù bì niè zhǐ搤臂啮指 |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 |
shǒu qū yī zhǐ首屈一指 | 扳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指居第一位。引申为最好的。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施侍读闰章》:“海论诗辄为首屈一指。” |
shè yú zhǐ tiān射鱼指天 | 向天射鱼。喻虽劳而必无所获。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知度》:“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出。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 |
wàng fēng xī zhǐ望风希指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
zhǐ zhǐ chuō chuō指指戳戳 | 指在人背后用手指点着说。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1回:“其中就有好性儿的跟着他,三三两两在背后指指戳戳。” |
rǎn zhǐ yú dǐng染指于鼎 |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 《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
zhǐ gù zhī jì指顾之际 | 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 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 |
zhǐ tiān wéi shì指天为誓 | 见“指天誓日”。 |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
zhāi xiá zhǐ yú摘瑕指瑜 | 谓揭示优缺点。 | 明·袁宏道《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士之执举子业者盈庭,公摘瑕指瑜,无不心折。” |
zhǐ shù wéi xìng指树为姓 | 道教传说,老子生于李树下,因以李为姓。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 见晋·葛洪《神仙传·老子》。 |
zhǐ nán gōng běi指南攻北 | 犹声东击西。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一回:“蜀人或声东击西,指南攻北,吾兵必须分头守把。” |
zhǐ yī shuō shí指一说十 | 指着一说成是十。形容存心夸大事实。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如今把他的锁扭开,明日未必不指一说十,讲那‘走了鱼儿是大的’话。” |
mù zhǐ qì shǐ目指气使 | 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
zhǐ huà kǒu shòu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 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 |
làn rú zhǐ zhǎng烂如指掌 |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
zhǐ nìng chù xié指佞触邪 | 佞:花言巧语的小人;触:冲撞。指斥奸小,抵制邪恶。 | 唐·李世民《唐太宗敕》:“宪宦之职,在指佞触邪。” |
gōng xiá zhǐ shī攻瑕指失 |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 | 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 |
zhǐ fù wéi qīn指腹为亲 | 孩子尚未出生,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 | 《魏书·王宝兴传》:“汝等将来所生,皆我之自出,可指腹为亲。” |
zhǐ zòu xiāng fǎn指奏相反 | 指奏:旨趣。旨趣相反,各执己见 | 西汉·刘安《淮南子·齐俗》:“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体也。”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皂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zhǐ huī ruò dìng指挥若定 | 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 | 唐 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shì tiān zhǐ rì誓天指日 | 对着天、日发誓。 | 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天指日,拥立为帝。” |
záo kōng zhǐ lù凿空指鹿 | 凿空:凭空;指鹿:指鹿为马。指凭空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耶?指鹿为马。’” |
zhǐ tiān shè yú指天射鱼 |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 汉·刘向《说苑·尊贤》:“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zhǐ zào wéi bái指皁为白 | 谓混淆黑白,颠倒是非。 | |
gǒng yī zhǐ huī拱揖指麾 | 同“拱挹指麾”。 | |
hóng yì miǎo zhǐ闳意眇指 | 宏大微妙的意旨。 | 《汉书·扬雄传下》:“今吾子乃抗辞幽说,闳意眇指,独驰骋于有亡之际,而陶治大炉,旁薄群生,历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
zhǐ fù cái jīn指腹裁襟 | 指腹:双方父母为腹中的胎儿预订婚姻;裁襟:男女幼年由父母代订婚约,怕长大后不相认,将衣襟裁为两幅作为凭证。指婚约。 | 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说道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 |
zhǐ bù shèng lǚ指不胜偻 | 见“指不胜屈”。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奇遇之多,指不胜偻,若今日所昵,未数数觏也。” |
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qū zhǐ yī suàn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
qū zhǐ kě shǔ屈指可数 | 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 |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
fà zhǐ zì liè发指眦裂 | 头发向上竖起;眼眶也裂开。形容极度悲伤;愤怒。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
lìng rén fà zhǐ令人发指 | 令:使得;发指:头发竖起来。愤怒得使人头发都竖直起来。也作“令人发竖。” | 庄周《庄子 盗跖》:“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伸手不见五指 |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
pián mǔ zhī zhǐ骈拇枝指 | 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 庄周《庄子 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
hóng yì miào zhǐ闳意妙指 | 见“闳意眇指”。 |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