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iáo fēn lǚ xī条分缕析 | 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 《明史 五行志一》:“而传说则条分缕析,以某异为某事之应,更旁引曲证,以伸其说。” |
zào bái bù fēn皂白不分 |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fēn háo bù shuǎng分毫不爽 |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0卷:“那阴报事也尽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
lè chāng fēn jìng乐昌分镜 | 比喻夫妻分离。 | 元 孙季昌《端正好 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灯,恨离别如乐昌分镜。” |
guā fēn dǐng zhì瓜分鼎峙 | 比喻国土分裂,群雄对立。 | 《新唐书 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 |
qiū sè píng fēn秋色平分 |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zuò dì fēn zhàng坐地分账 | 盗贼就地瓜分赃物。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还有独自无力,四五个合做伙计,一人出名做官,其余坐地分账。” |
fēn chāi pī fèng分钗劈凤 | 见“分钗断带”。 |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下·刘王氏》:“[县令]乃赋一诗刻诸墓上云:‘分钗劈凤已联年,就义何妨晚慨愆。’” |
nán gē nán fēn难割难分 |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
yī fēn gēng yún,yī fēn shōu hu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付出一份劳力就得一分收益。 | |
nán shě nán fēn难舍难分 |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 | 老舍《老张的哲学》:“这样难舍难分的洒泪而别。” |
èr fēn míng yuè二分明月 |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shì fēi fēn míng是非分明 |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故贤圣之君,博观始终,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
bù fēn gāo xià不分高下 | 指分不出高低胜负。 |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míng bai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fēn tiáo xī lǐ分条析理 | 形容言谈有条有理,深刻精辟。 | 宋·王谠《唐语林·文学》:“守亮既至,卫公初见,未之敬。及与言论,分条析理,出没幽赜,公凡欲质疑,亮已演其意,公大惊,不觉前席。” |
fēn mén bié hù分门别户 | 分、别:分辨、区别;门:一般事物的分类;户:门户。指在学术上根据各自的格调或见解划清派别,各立门户。 | 金、元·尹志平《巫山一段云·劝世》:“不认忘名默悟,只解分门别户一朝合眼见前程,悔恨不圆成。” |
yù shí bù fēn玉石不分 | 比喻好坏不分。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洎乎近代,厥道寖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
hùn dùn bù fēn混沌不分 | 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
jìng pò chāi fēn镜破钗分 | 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 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唐·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
guǎn bào fēn jīn管鲍分金 | 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 《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
fēn shēn wú shù分身无术 | 分身:分出精力照顾其他方面。没有一身同时兼顾几个方面的法术。 | 陆天明《省委书记》:“黄群在另一间屋里陪小扬在灯下做功课,同时又惦记着那边的马扬,分身无术,心神不定。” |
sī fēn lǚ xī丝分缕析 | 缕:细致。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 |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王振鹏》:“振鹏妙于界画,运笔和墨,丝分缕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员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扬,不为法拘。” |
yī fēn wéi èr一分为二 | 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
jìng fēn luán fèng镜分鸾凤 | 比喻夫妻分离。 | 元·高明《琵琶记·临妆感叹》:“文场选士,纷纷都是才俊徒,少甚么镜分鸾凤。” |
rù mù sān fēn入木三分 | 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 唐 张怀瓘《书断 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
sān fēn dǐng zú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jīng wèi zì fēn泾渭自分 | 见“泾渭分明”。 | 唐·李德裕《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泾渭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
píng fēn qiū sè平分秋色 |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 唐 韩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
zhī fēn zú jiě支分族解 | 见“支分节解”。 | 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又善于诱掖,其言批豁畅朗,支分族解,騃童钝夫闻之,咸如梦寐惊觉。” |
hán shòu fēn xiāng韩寿分香 | 见“韩寿偷香”。 | 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
fēn yān xī chǎn分烟析产 | 亦作“分烟析生”。亦作“分家析产”。谓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 《宋史·食贷志上二》:“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
luán fèng fēn fēi鸾凤分飞 |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 唐 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
fēn xíng lián qì分形连气 | 见“分形同气”。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
zhī fēn yè sàn枝分叶散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 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
bò jī fēn lǐ擘肌分理 |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汉 张衡《西京赋》:“若其五县游丽辩论之士,街谈巷议,弹射臧否,剖析毫厘,擘肌分理,所好生毛羽,所恶成疮痏。” |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
pò jìng fēn chāi破镜分钗 |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比喻夫妻离异。亦作“镜破钗分”。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好事近》:“岂料如今,翻成做破镜分钗,剩雨残云。” |
ēn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qīng恩人相见,分外眼青 | 分外:格外;眼青:亲热。形容恩人见面,格外亲热。 | 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侯官县烈女歼仇》:“尝言恩人相见,分外眼青。姚氏一见知心人,回瞋作喜。” |
dú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
lái qù fēn míng来去分明 | 形容手续清楚或为人在财物方面不含糊。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那时叫世人知我冰清玉洁,来去分明。” |
zuò dì fēn zāng坐地分脏 |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脏物。现多指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偷盗来的财物。 | |
zuò tǔ fēn máo胙土分茅 | 胙:赐;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 明·王錂《春芜记》:“分茅胙土,赖周天子宠缓;右佛左萦,凭项庄王余烈。” |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直 | 直:同“值”。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有人赞叹此事,如虎带角;有人轻毁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毁赞不是。” |
fēn láo fù gōng分劳赴功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 清·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折》:“而一部之中,有二尚书、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亲王大学士,则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绝无分劳赴功之效,惟有推诿牵掣之能。” |
fēn jìn hé jī分进合击 |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
yī fēn yī lí一分一厘 | 分、厘:金钱单位,1元=10角,1角=10分,1=10厘。形容很少的数量。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23回:“你若短了一分一厘,怕不全家处斩?” |
yī fēn yī háo一分一毫 | 形容很少的数量。 | 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
bù fēn yù shí不分玉石 | 指无有区别,同归于尽。参见“玉石俱焚”。 |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向非君侯来,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 |
bù fēn shèng fù不分胜负 | 分不出谁胜谁负。形容竞赛双方水平、技术相当。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
bù fēn shèng bài不分胜败 | 指双方势均力敌,分不出高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两个在战场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 |
bù fēn qīng zhòng不分轻重 | 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céng cì fēn míng层次分明 | 层次:事物的次序。事物的次序界限清楚。 | 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 |
liǎng jí fēn huà两极分化 | 分成两个集中于相反极端的部分。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
lì fēn shì ruò力分势弱 | 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 | 《旧唐书·杜伏威传》:“今同若隋政,各兴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见擒,何不合以为强。” |
yú guāng fēn rén余光分人 |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
lán ài nán fēn兰艾难分 | 好人、坏人难于分清。 | 《宋书·沈攸之传》:“今复相遇,起接锋刃,交战之日,兰艾难分。土崩倒戈,宜为蚤(早)计,无使一人迷昧,而九族就祸也。” |
dǐng fēn sān zú鼎分三足 | 见“鼎足三分”。 | 《水浒传》第二十回:“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guā qū dòu fēn瓜区豆分 | 犹言区分有序。 | 清 王韬《地球图跋》:“各国疆域,瓜区豆分,界画犁然。” |
mì bù kě fēn密不可分 | 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
lí xī fēn bēng离析分崩 | 形容国家、集团或组织分裂瓦解。 | 郭沫若《新华颂·顶天立地的巨人》:“使那整个的侵略阵营已经开始着离析分崩。” |
méi mù fēn míng眉目分明 |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 | 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
fēn lí háo sī分厘毫丝 | 形容极细微。 | |
fēn chuáng tóng mèng分床同梦 | 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 | 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 |
fēn jīn jiào liǎng分斤较两 | 比喻为人小气,过分计较。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三分天下有其二 | 泛指势力强大。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bù yī běn fèn不依本分 | 依:安装;本分:本身应尽守的职责和规矩。形容不务正业,不守规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
fēn wén bù qǔ分文不取 |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
nán fēn nán shě难分难舍 | 舍:放下;分:分离、分别。形容感情很好;不忍分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难舍难分,所以一直就在船上打了‘水公馆’。” |
zhǔ cì bù fēn主次不分 | 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 |
bù fēn bǐ cǐ不分彼此 | 彼:对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关系亲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样。” |
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 原是一些店铺招揽生意的用语,向顾客表明他没分店,只能在他这一家店里买到某种商品。泛指某种事物只有他那儿有,别处都没有。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群众所接受,所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自作聪明,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那种贵族式的所谓‘政治家’。” |
yuán bó fèn qiǎn缘薄分浅 | 缘:缘分,机缘。缺少缘分。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无名氏<点绛唇·相思>》:“想的人心似刀割,肉似锤剜,也是我缘薄分浅,不能勾永久团圆。” |
fèn qiǎn yuán bó分浅缘薄 | 分:情分,缘分。指缘分浅薄。 |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四折:“身未到,心先到,分浅缘薄,有上梢没下梢。” |
fèn bó yuán qiān分薄缘悭 | 分:情分,缘分;悭:欠缺。指缘分浅薄。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清腔类·啄木儿》:“岂料分薄缘悭不到头,闷中闷,愁上愁。” |
fēn háo bù chā分毫不差 | 分毫:形容很少的数量,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差:差错。没有一点儿差错。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将所报伤处,将卷对看,分毫不差。” |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逢人且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fēn tíng kàng lǐ分庭抗礼 | 庭:庭院;抗:对等;相当;抗礼:行平等的礼。古时宾客和主人相见;分别站在庭院两边相对行礼;以平等地位相待。后比喻对方以平等或对等的关系相处;不分上下。有时比喻互相对立或搞分裂、闹独立。 | 庄周《庄子 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fēn pín zhèn qióng分贫振穷 |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 《左传·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 |
fèn wài zhī wù分外之物 | 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
tiáo fēn jié jiě条分节解 | 谓逐条逐节进行分析。 | 《新唐书·崔义玄传》:“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 |
fēn bié mén hù分别门户 | 见“分门别户”。 | 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其于古人之诗,多能议论长短,分别门户。” |
wǔ mǎ fēn shī五马分尸 |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 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
ài zēng fēn míng爱憎分明 | 憎:恨。爱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 续范亭《延安五老》诗:“爱憎分明是本色,疾恶如仇不宽恕。” |
rén yǐ qún fēn人以群分 | 人按照其品行、爱好而形成团体,因而能互相区别。指好人总跟好人结成朋友,坏人总跟坏人聚在一起。 |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
fēn ér zhì zhī分而治之 | ①分别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国家、民族或宗教等产生分裂,然后对其进行控制和统治。 | 清·俞樾《群经平议·周官二》“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是亦不自医也。” |
fēn wén bù zhí分文不值 | 形容毫无价值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漳州保福院从展禅师》:“有人赞叹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轻毁此事分文不值。” |
fēn wén bù shòu分文不受 | 分:指银子计量的最小单位;文:指制钱的最小单位。一个钱也不接受。比喻不计报酬。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3回:“供了素斋,又具白银一两为谢。三藏分文不受。” |
bái hēi fēn míng白黑分明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fēn dào yáng biāo分道扬镳 | 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 | 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
nán jiě nán fēn难解难分 | 双方争斗激烈;难以分开;也指双方关系密切;难以分开。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21回:“正在难解难分,忽听东边山上,犹如千军万马之声。” |
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hóng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
liè tǔ fēn máo列土分茅 |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一折:“军前累立功劳大,列土分茅受大封。” |
àn láo fēn pèi按劳分配 | 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 | 邓小平《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
fēn xīn láo shén分心劳神 | 劳:费。分散心力和耗费精神。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7回:“展爷在家一天,倒觉的分心劳神。定于次日起身上杭州。” |
ān fèn zhī zú安分知足 |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
zhèng míng dìng fēn正名定分 | 辨正名分。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 |
sān fēn dǐng lì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fēn xīng pī liǎng分星劈两 | 详细分说。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