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ài gǔ mǎn gǔ在谷满谷 |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 | 《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
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 《论语 颜渊》:“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
niàn zī zài zī念兹在兹 | 念:思念;记念;兹:此;这个。念念不忘某件事。 | 《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
sān xīng zài tiān三星在天 | 指新婚。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xīn bù zài yān心不在焉 |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焉:古汉语助词;相当于“于此”。 |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
chéng rén bù zì zài,zì zài bù chéng rén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 人要有成就,必须刻苦努力,不可安逸自在。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九卷:“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 |
mǎi mài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买卖不成仁义在 | 虽然买卖没有做成,彼此间的感情还存在。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
suì zài lóng sān岁在龙虵 | 见“岁在龙蛇”。 |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王贲启奏曰:‘告陛下,养军千日,用在一朝。’”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三折:“主公,可不道,养军千日,用在一朝。为臣子要尽忠报国也呵!” |
luán hú zài tíng鸾鹄在庭 | 谓鸾鹄峙立于庭。比喻子孙贤俊。 | 宋·苏轼《祭张文定公文》:“寿考之余,报施亦丰。一子四孙,鸾鹄在庭,以华其终。” |
xián zhě zài wèi,néng zhě zài zhí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 有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能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 | 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
wáng zài dàn xī亡在旦夕 | 旦:早晨;夕:晚上。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 |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
gāo xià zài kǒu高下在口 | 犹言信口雌黄。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丛猥,老胥抱文书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异时长官漫不省察,谨占署而已。” |
xiāo yáo zì zài消遥自在 | 指逍遥自得。 | 明谢谠《四喜记 亲忆琼英》:“你看那人踏雪寻梅,那人寒江独钓,何等消遥自在。” |
bù zài qí wèi,bù móu qí zhèng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zì yóu zì zài自繇自在 | 形容没有约束,安闲随意的样子。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索性把身边所有,尽数分与三家,等三家轮供养了我,我落得自繇自在 。” |
chǒu huà shuō zài qián tóu丑话说在前头 |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
tōng guān zài bào恫瘝在抱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尚书·康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zhāo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 指长期供养、训练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同“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卢俊义听了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要你跟我去走一遭,你便有许多推故。’” |
zhāo rán zài mù昭然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魏书·杨播传》:“若率众一临,方寸各乱,人人思归,则郡围自解。不战而胜,昭然在目。” |
zài zài jiē shì在在皆是 | 在在:到处。到处都是,经常碰到。形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到处都存在。 | 清·袁枚《答友人某论文书》:“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尚未深历,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 |
zài rén kǒu ěr在人口耳 | 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 | 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
zuì zài bù shè罪在不赦 | 赦:赦免。指罪行极重,不能得到赦免。 | 萧纲《答张灒谢示集书》:“论之科刑,罪在不赦。” |
zài chén zhī è在陈之厄 |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pò zài méi jiān迫在眉尖 | 迫:紧迫;眉:眉毛。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因为他看见他的危险处境迫在眉尖。” |
jìn qí zài wǒ尽其在我 | 尽:全部。竭尽自己的力量做好应做的事情。 | 清·王韬《书重刻<弢园尺牍>后》:“夫今时之所急,亦惟辑强邻、御外侮而已,二者要惟先尽其在我耳。” |
xíng wén zài shàng腥闻在上 |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 《尚书·酒诰》:“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 |
jìn zài zhǐ chǐ近在咫尺 | 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 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
mèn zài gǔ lǐ闷在鼓里 | 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
wǎn rán zài mù宛然在目 | 宛然:仿佛。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 | 明·袁宏道《公安二圣夺重修天王殿疏》:“使来者一人斯堂,而文献宛然在目。”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tí xīn zài kǒu提心在口 |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不争你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 箭:弓箭;弦:弓上用以发箭的牛筋绳子。箭已搭在弦上,不得不发射。比喻事情到了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 | 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zhèn lù zài tíng振鹭在庭 | 振鹭:振动翅膀的白鹭。白鹭群飞,集于庭中。比喻远方贤士纷纷前来,朝廷人才济济。 | 《文选·任耸<为萧扬州作荐士表>》:“伏惟陛下道隐旒纩,信充符玺,六飞同尘,五让高世,白驹空谷,振鹭在庭,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 |
gǔ gěng zài hóu骨鲠在喉 |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 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
wú suǒ bù zài无所不在 |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箭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情况紧急;采取某种行动已成为必然之势。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huò zài zhāo xī祸在朝夕 | 夕:晚上;朝夕:比喻短时间。指祸患来临在即。 | 《旧五代史·晋书·杨光远传》:“承勋虑祸在朝夕,与诸弟同谋,杀节度判官邱涛。” |
tài ē zài wò太阿在握 | 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比喻掌握权柄。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
gāo xià zài shǒu高下在手 | 同“高下其手”。 | 宋·叶適《观文殿学士知枢密院事陈公文集序》:“同列或二心二意,高下在手,必正色力争,宁亟去,无苟徇,亦以此见排于俗。” |
táng láng bǔ chán,huáng què zài hòu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 汉 刘向《说苑 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
měng zhì cháng zài猛志常在 |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shì zài xiāo qiáng事在萧墙 | 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 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bó jì zài shēn薄技在身 |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
zì yóu zì zài自由自在 | 形容没有拘束;十分安闲舒适。 | 唐 释慧能《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顿浙品第八》:“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 |
yōu yóu zì zài优游自在 | 悠闲舒适。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
fù zài zhī zú富在知足 |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 | 汉 刘向《说苑 谈丛》:“富在知足,贵在求退。” |
yǎng jūn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誓师》:“尝言‘养军千日,用军一时’。俺们不替朝廷出力,竟是一伙禽兽了。” |
jū xīn hé zài居心何在 | 居心:存心,用意。到底有什么用意。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而且散布到南方各省,到处这么散布,居心何在?” |
fēi lóng zài tiān飞龙在天 | 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
bìng zài gāo huāng病在膏肓 | 见“病入膏肓”。 | 宋·朱熹《与台端书》:“今天下之病在膏肓者久,夫人而能知之,夫人而欲言之,顾以不当其任,虽欲一效其伎而无所施耳。” |
cháng zài wéi zhōng尝在围中 | 曾在被包围之中。 | |
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chéng bài zài cǐ yī jǔ成败在此一举 | 举:举动。成功、失败就决定于这次行动了。指采取事关重大的行动。 | 《晋书 苻坚载记上》:“成败之机,在斯一举。 |
tiào zài huáng hé yě xǐ bù qīng跳在黄河也洗不清 | | |
gāo gāo zài shàng高高在上 |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 《诗经 周颂 敬之》:“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 |
yīn róng wǎn zài音容宛在 |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
gào lǎo zài jiā告老在家 | 告老:因年老而告退;家:故乡、故里。指因年老而辞职在故乡安度晚年。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一位杨乡宦到了宫保尚书,赐了全俸,告老在家。” |
sì jiàn zài xián似箭在弦 | 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 | 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
fú tú qī jí,zhòng zài hé jiān浮图七级,重在合尖 | 浮图:佛塔;合尖:造好塔尖。比喻办成事情的关键在最后。 | 《新五代史·李菘传》:“为浮屠者,必合其尖。” |
shǐ zài xián shàng矢在弦上 |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 三国 魏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发。” |
xīn cún gāo guān,zhì zài jù fù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存:想念。一心想做高官,大富大贵。 | 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彼以为周、程、张、朱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
mǎn bù zài yì满不在意 | 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 | 巴金《复仇集 不幸的人》:“这是一只破旧的提琴,他拿着弓满不在意地拉着。” |
rú gěng zài hóu如鲠在喉 | 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 |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食骨留咽中也。”段玉裁注:“韦曰:‘骨所以鲠,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鲠之臣。《汉书》以下皆作骨鲠,字从鱼,谓留咽者鱼骨较多也。” |
xū míng zài wài虚名在外 | 虚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名声。在外界有一个虚而不实的名声。 | |
zài guān yán guān在官言官 | 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
shì zài bì xíng事在必行 | 事情非做不可。 | 宋·苏轼《东坡志林·养生说》:“如孙武令,事在必行,何卜之有?”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y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zhāo zhāo zài mù昭昭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
lè zài qí zhōng乐在其中 | 乐:快乐;乐趣。在做事情中能得到乐趣。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xià líng zài yuán鹡鸰在原 |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 宋·刘克庄《乙酉答真侍郎书》:“在东朝则非鸣鸠平均之意;在上则少鹡鸰在原之情。” |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 | 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 | 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
shí gǔ zài hóu食骨在喉 | 喉:喉咙。小骨头卡在喉咙之间。比喻心里有话,非说出来不可。 | 汉·许慎《说文解字》“鲠”段玉裁注:“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云骨骾之臣。” |
yì zài yán wài意在言外 | 其意在言语、文辞之外。指语意含蓄;让人自己体会其真正用意。 | 宋 司马光《温公续诗话》:“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上。” |
mǎn bù zài hū满不在乎 | 满: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 |
zài suǒ bù miǎn在所不免 | 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 郭沫若《<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昼为校课所迫,仅以夜间偷闲赶译,草率之处,在所不免。” |
gěng gěng zài xīn耿耿在心 | 耿耿:形容有心事。指心事牵萦回绕,不能释怀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当初我在苗家寨曾遇夜行之人,至今耿耿在心。” |
yáo yáo zài wàng遥遥在望 |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
bīng zài qí jǐng兵在其颈 | 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国语 周语中》:“兵在其颈,不可久矣。” |
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
kāng bǐ zài qián糠秕在前 | 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成竹在胸 |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 | 《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
shí shí zài zài实实在在 | 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40回:“八王就实实在在问话,孩儿也细细告诉了他,就求他请诏。” |
dào zài shǐ nì道在屎溺 | 喻道之无所不在。 |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耶?’曰:‘在稊稗。’……曰:‘何其愈甚耶?’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
huà bù zài háng话不在行 | 指人说外行话,话不投机。 | |
yī wù bù chéng,liǎng wù xiàn zài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 见:通“现”。指一件买卖不成功,但双方钱物仍在,没有损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2回:“和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zhū yù zài páng珠玉在傍 | 珠玉:比喻美好的姿容。比喻有容态、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 | 宋·秦观《与李德叟简》:“其弊帚、焦尾两编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汉之风。今时交游中以文墨自业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人形秽,信此言也。” |
zài suǒ zì chǔ在所自处 | 处:安排。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自己适应环境。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dà quán zài wò大权在握 | 手中掌握有很大权力。 | 曾朴《孽海花》第21回:“总要升到了秤长,这才大权在握,一出一入操纵自如哩!”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老话头: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过,不敢不低头。只得要将铜钱银子出去打点。”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虽是遭此大祸,儿子官职还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suǒ zài jiē shì所在皆是 | 到处都是。指某种人或事物普遍存在。 | 宋 苏轼《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zài guān yán guān,zài fǔ yán fǔ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 官:古代保存档案文件的机构;府:古代保存财货的机构。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
zài sè zhī jiè在色之戒 |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 |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
bīng yǐ zài jǐng兵已在颈 | 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zài suǒ bù cí在所不辞 | 辞:推辞。表示全部接受;决不推辞。 | 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