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律


拼音qǔ lǜ
注音ㄑㄩˇ ㄌㄩˋ


词语解释

曲律qǔ lǜ

  1. 弯曲;屈折。元武宗·海山的蒙古语称号。杰出之意。戏曲名词。主要指写作和演唱南北曲时应注意的各种原则。如作曲的选字、造句、体裁、风格;唱曲的发音、归韵、板眼等。

引证解释

  1. 弯曲;屈折。参见“曲律" class=primary href=/cidian/ci-1c2fe66873>乞留曲律”。

    元•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曲律竿头悬草稕,緑杨影里拨琵琶。”
    元•无名氏 《衣袄车》第三折:“那 狄青 右手兜絃,左手推靶,弓开似那曲律山头蟒。”

  2. 元武宗 海山 的蒙古语称号。杰出之意。

    《元史·武宗纪二》:“﹝ 至大 四年﹞夏五月乙未,文武百官 也先铁木儿 等上尊諡曰 仁惠宣孝皇帝,庙号 武宗。国语曰 曲律皇帝。”

  3. 戏曲名词。主要指写作和演唱南北曲时应注意的各种原则。如作曲的选字、造句、体裁、风格;唱曲的发音、归韵、板眼等。 元•明 时在南北曲盛行的基础上逐渐归纳形成。著名著作有 明•魏良辅 曲律、 王骥德 曲律等。

国语辞典

曲律qū lǜ

  1. 弯曲、曲折。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
    元·杨讷《西游记·第九出》:「曲弯弯的莲瓣脚,怎生向溪流曲律坡前去。」

网络解释

曲律曲律

曲律》的理论思想是非常丰富的,涉戏曲、散曲创作的多种方面,既有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又有技巧法则的揭示。

曲律》的理论思想主要有:一、对于戏曲艺术的本体特性作了深入的探讨。《论剧戏》曰:“其词格俱妙,大雅与当行参间,可演可传,上之上也。”又云:“词藻工,句意妙,如不谐里耳,为案头之书,已落第二义。”这个观念表明了王骥德对戏曲艺术的舞台性和文学性关系的认识,“可演可传”的提出说明《曲律》对戏曲本体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二、在《杂论》中,王骥德更提出了戏曲艺术“并曲与白而歌舞登”的戏曲形态论,并认为,成熟的戏曲艺术还须有“现成本子”作为基础,有着“日此伎俩”的相对稳定性。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曲律》在理论研究上与以前的戏曲论著相比有了明显的拓展,除“曲辞”和“音律”等研究对象外,戏曲结构、戏曲人物、戏曲科诨、宾白等也在《曲律》中作出了探讨;三、《曲律》对“沈汤之争”也作出了颇为公允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曲律》是对这场争论的一个理论性总结,既有对沈、汤之争的直接评 版述,又有相对超脱的科学论断。

分字解释


※ "曲律"的意思解释、曲律是什么意思由字词成语句子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