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原指声音与气味。后以“声臭”喻名声或形迹。唐元稹《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宋储泳《祛疑说·鬼神之理》:“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一说,声,通“馨”。声臭,为馨臭。
参见“声香”。参见“声香”。
引《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郑玄 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
原指声音与气味。后以“声臭”喻名声或形迹。 唐•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铭之戒之,以永声臭。”
宋•储泳 《祛疑说·鬼神之理》:“夫鬼神者,本无形迹之可见,声臭之可求,谓之有则不可。”
一说,声,通“馨”。声臭,为馨臭。 《诗·大雅·文王》“无声无臭” 清•马瑞辰 通释:“声当为馨之叚借,声与馨均从殸得声,故经传或通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