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ù ēn wàng yì
基本解释见“负恩背义”。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虎头遇旧》:“紧降阶,释缚扶将起,是兄弟负恩忘义。”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大义灭亲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
天经地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本位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六)本位主义,一切只知道为四军打算,不知道武装地方群众是红军的重要任务之一。” |
德重恩弘 |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
个人主义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
晓以大义 |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
仁义道德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
唯物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官僚主义 |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
乐以忘忧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
义不容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忘乎所以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夫人倾身陪奉,忘其所以。” |
现实主义 | 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
恩重如山 | 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
背义忘恩 | 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不想他背义忘恩,更待干罢。” |
旧爱宿恩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皓传》:“休以旧爱宿恩,任用兴、布,不能拔进良才。” |
自负盈亏 | |
义断恩绝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
唯心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 |
恩将仇报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亏这官人救了性命,今反恩将仇报,天理何在!” |
义山恩海 | 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
施恩望报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
数典忘祖 | 《左传 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
得意忘形 |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理不忘乱 | 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
反裘负刍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四》:“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 |
恩荣并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忍辱负重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