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āng lóng zhuāng yǎ
基本解释假装聋哑。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出处茅盾《小巫》:“蔓姐几次三番乘机会说起娘在上海不知道是怎样过日子,老爷只是装聋装哑。”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震耳欲聋 |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
聋者之歌 | 《淮南子 原道》:“夫内不开于中,而强学问者,不入于耳而不着于心,此何以异于聋者之歌也,效人为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则越而散矣。” |
女扮男装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及至此时,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装。” |
振聋发聩 | 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第一卷:“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一章:“寡妇孤儿,恐怕受人欺侮,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
装神弄鬼 | 宋 无名氏《错立身》戏文第12出:“我舞得,弹得,唱得。折莫大擂鼓吹笛,折莫大装神弄鬼。” |
装疯卖傻 | 程道一《庚子事变演义》:“打算装疯卖傻,充作神仙附体,杀此一龙,自己便可即位。” |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又道‘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这个笑话,细细想去,却很有意味。” |
舌敝耳聋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哑口无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八卷:“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
装聋作哑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
装模作样 | 元 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冷酒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 |
男扮女装 |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29回:“自此薛敖曹与二张,在宫则男扮女装,出外又横行无忌,强占民妻,欺奸幼女,无所不为。” |
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文姜深闺寂寞,怀念诸儿,病势愈加,却是胸中展转,难以出口。正是‘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
不懂装懂 |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
浓装艳抹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大姑娘却浓装艳抹,体态轻盈的靠在寝宫门口。” |
西装革履 | 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
哑哑学语 | 《精卫石》第二回:“已生一子周岁,刚是哑哑学语。” |
耳聋眼瞎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
装洋蒜 | |
低声哑气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陈颜低声哑气答道:‘本县知县相公,在此拜方义士。’” |
哑巴亏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4回:“且说苗家父子丢了银子,因是暗昧之事,也不敢声张,竟吃了哑巴亏了。” |
旧瓶装新酒 | 老舍《我怎样写通俗文艺》:“这八篇东西,都是用旧瓶装新酒办法写成的。” |
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南史·庾仲文传》:“言‘仲文贵要异他尚书’,又云‘不痴不聋,不成姑公’。敢作此言,亦为异也。” |
不痴不聋 |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妆聋做哑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一个悄悄冥冥,一个絮絮答答。却早禁住隋何,迸住陆贾,叉手躬身,妆聋做哑。” |
醒聩震聋 | 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