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í ér yán zhī极而言之 | 从最极端的情况来说。指把话说到头。 | 明 袁宏道《与仙人论性书》:“极而言之,亦是心形炼极所现之象。” |
yán ér bù xìn言而不信 | 见“言而无信”。 | 《淮南子·泰族训》:“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
sàn yán suì yǔ散言碎语 | 犹言闲言碎语。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0回:“今被他一篇散言碎语带去,却又不是劳而无功?” |
kǔ bù kān yán苦不堪言 | 堪:能。苦痛至极;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表述。形容受苦极深。 | 宋 李昌龄《刘贡父》:“晚年得恶疾,须眉堕落,鼻梁断坏,苦不可言。” |
yī yán nán jìn一言难尽 | 一句话难以把意思说尽。表示事情相当曲折复杂。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jìng yán yōng huí靖言庸回 | 同“靖言庸违”。 | 《尚书·尧典》:“静言庸违。” |
yán zhī yǒu wù言之有物 |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
yán yǔ dào duàn言语道断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měi yán bù wén美言不文 | 文:饰。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雕,美言不文。” |
gǔ yán dàn yì瞽言萏议 | 萏议:草野之人的议论。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论。常用作自谦之辞。 | |
duō yán fán chēng多言繁称 | 讲话或写文章,浮词很多,不必要地大量引述。多指文风浮华不实。 | 《韩非子 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
jiān kǒu bù yán缄口不言 | 缄:封闭;言:说话。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 《明史 何遵传》:“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 |
zhí yán zhèng jiàn直言正谏 | 同“直言极谏”。 | 《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
yán wú lún cì言无伦次 | 语言杂乱无章。 | 明·李开先《亡妻张宜人散传》:“言无伦次,事无统纪。”参见“语无伦次”。 |
néng yán shàn dào能言善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 |
yán cóng jì xíng言从计行 | 见“言行计从”。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zài xiào zài yán载笑载言 | 边笑边说话。 | 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
tián yán ruǎn yǔ甜言软语 | 甜蜜温柔的话。 | 宋 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 |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huì yán wū yǔ秽言污语 |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
shāng yán zhā yǔ伤言扎语 | 方言。谓说讽刺话。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嫂嫂指鸡骂狗,伤言扎语,家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
piàn yán jiǔ dǐng片言九鼎 |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象征九州。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说话十分守信。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诺千金,人服其信。” |
shì wú bù kě duì rén yán事无不可对人言 | 言:说。没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公开 | 《宋史·司马光传》:“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 |
bó wén biàn yán博闻辩言 |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
è yán è yǔ恶言恶语 |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 |
fú fù hé yán夫复何言 | 夫:语助词;复:再。还能再说什么呢。 | 汉·李陵《答苏武书》:“嗟乎子卿,夫复何言!” |
shǎo yán guǎ yǔ少言寡语 | 谓平时说话不多。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
jiā yán xié xué家言邪学 | 家言:一家之言,指偏见;邪:不正当;邪学:邪说。指偏见邪说。 | 战国·赵·荀况《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此家言邪学所以恶儒者也。” |
chén hòu guǎ yán沉厚寡言 | 朴实稳重,不爱多说话。同“沉重少言”。 | 《旧五代史 梁书 末帝本纪上》:“美容仪,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
yì qiè yán jìn意切言尽 | 意:心愿,意向。心意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初述感恩陈力之大义,中及朝廷刑政之或阙,意切言尽,神识不昏。” |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 | 《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
xiǎo xiǎo bù yán小小不言 | 指细微的,不值得一提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4回:“彼此顾交情,留个脸,小小不言的事情,我也不追究了。” |
miào yán yào dào妙言要道 | 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宫室之疾,食色之害,宜听妙言要道,以疏神导体。” |
yán zhī guò shèn言之过甚 | 话说得太过头了。 | 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
hú yán luàn yǔ胡言乱语 |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
zhì lǐ míng yán至理名言 | 至理:最正确的道理;名言:精辟;有价值的话。最正确、最有价值的话。 |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
yī yán jiǔ dǐng一言九鼎 |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wò shǒu yán huān握手言欢 | 握手谈笑。多形容发生不和,以后又和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通传》:“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 |
chěng yī jiān yán成一家言 | 指学问自成体系可派别。 | 《新唐书·韩愈传》:“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 |
piàn yán yī zì片言一字 | 犹片言只字。少量的文字。 | 唐 李邕《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片言一字,劝善惩恶,诱进后人,启明先觉。” |
rén yán jí jí人言藉藉 | 籍籍:纷乱的样子。人们指责、攻击的话哪里都流传着。多用在说有关人家名誉的事。 |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 |
qíng jiàn hū yán情见乎言 | 同“情见乎辞”。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谓为信然”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
zhí yán zhèng sè直言正色 |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
yán bì yǒu zhòng言必有中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yán xíng bù fú言行不符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yán néng jiàn xíng言能践行 | | |
zhí yán dǎng yì直言谠议 | 谠:正直。指正直的言论。 | 宋·钱易《南部新书》甲:“每侍臣赐对,则左右悉去,故直言谠议,尽得上达。” |
tūn yán yān lǐ吞言咽理 |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 《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
tú tún kōng yán徒讬空言 | 见“徒托空言”。 | |
kǔ yǔ ruǎn yán苦语软言 | 苦语:逆耳的忠言;软言:委婉的话。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 | 南朝·梁·刘孝绰《栖隐寺碑》:“苦语软言,随方弘训。” |
yán yán shàn guǒ言言善果 | | |
xíng bù jí yán行不及言 | 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21回:“诸兄与弟,当以行不及言为耻。” |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 宋 辛弃疾《一剪梅 独立苍茫醉不归》词:“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
yán ér yǒu xìn言而有信 |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yán bì xìn,xíng bì guǒ言必信,行必果 |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固执然小人哉!” |
wēi yán jīng yì微言精义 | 微:精深;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越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fù bǎo wàn yán腹饱万言 | 指学识渊博。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
dù jué yán lù杜绝言路 | 杜绝:断绝,阻塞;言路:进言之路。堵塞和断绝一切进言之路,指不纳谏言。 |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
zào yán niē cí造言捏词 | 捏造虚假的言词。 | 明·李贽《穷途说》:“今既乱以皮鞭打常闻矣,犹然不得快活,复怨怒上山,造言捏词。” |
yán duō shī shí言多失实 | 所说的话多数不符合事实。 | 《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平话》下卷:“宋齐丘不欲唐主割地,谓李德明轻佻,言多失实。” |
háo yán zhuàng yǔ豪言壮语 | 豪:豪迈;壮:雄壮。指言语豪迈雄壮。 | 茅盾《老兵的希望》:“即使他的作品有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那么未必有大气磅礴,感人极深。” |
sān yán é hǔ三言讹虎 | 犹三人成虎。 |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
zhì xiǎo yán dà智小言大 | 谓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 《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伦,以臣观之,必为戎首。” |
yán tán jǔ zhǐ言谈举止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
yán ruò xuán hé言若悬河 | 见“言类悬河”。 | 《北史·裴蕴传》:“蕴亦机辩,所论法理,言若悬河,或重或轻,皆由其口,剖析明敏,时人不能致诘。”参见“口若悬河”。 |
shèn yán shèn xíng慎言慎行 | 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 | |
shēn wēi yán qīng身微言轻 | 微:卑微。地位低,说话不受人重视。 | 《后汉书 孟尝传》:“臣前后七表言,故合浦太守孟尝,而身轻言微,终不蒙察。” |
wēi yán dà zhǐ微言大指 | 微言:精深微秒的言辞。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 清·龚自珍《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传山右阎氏之绪学,求二帝三王之微言大指,闵秦火之郁俨,悼孔泽之不完具。” |
gǔ yǔ cháng yán古语常言 | 常言:习惯常说的话,如谚语、格言等。指流传时间久远,人们常说的话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 |
zhí yán wú huì直言无讳 | 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 | 语出《晏子春秋·外篇上二二》:“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士,不同君所欲;见不善而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已而无私,直言而无讳。” |
yǐ mǎ qiān yán倚马千言 | 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 | 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桓宣武[桓温]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袁宏]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
yán diān yǔ dǎo言颠语倒 | 说话颠三倒四。 |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
yán guò qí shí言过其实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bù yán ér yù不言而谕 | 言:解释,说明。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非常明显。 | 宋 苏轼《却鼠刀铭》:“呜呼嗟夫,吾苟有之,不言而谕,是亦何劳。” |
xìn kǒu hú yán信口胡言 | 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这里什么去处,你敢信口胡言!” |
sì yán wú dàn肆言无惮 | 惮:怕,畏惧。毫无顾忌地胡说。 | 宋·周密《齐东野语》:“子仁盖女真之能文者,故敢肆言无惮如此。” |
yán kuáng yì wàng言狂意妄 | 妄:胡乱。说话放肆,思想狂妄。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歜上书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弃逐岭表。” |
yán tóng lè shí言同勒石 | | |
tào yán bù chén套言不陈 | 套言:客套话;陈:陈述。套话不多说了。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24回:“九娃拿了一封书,递于绍闻,书上写道:‘字启谭大哥下入目。兹启者,套言不陈。’” |
jí yán jù sè疾言遽色 |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
wǔ yán cháng chéng五言长城 | 称誉善于作五言诗的好手。 | 《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 |
bù gǒu yán xiào不苟言笑 |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指态度庄重、严肃。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
qiān lǐ jié yán千里结言 | 谓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传·范式》:“母曰:‘三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
kōng yán wú bǔ空言无补 | 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于事没有帮助。 |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46回:“众喙哓哓,空言无补。” |
yán tīng jì xíng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 | 《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 |
yù yán shí jiǔ寓言十九 | 寓言:有所寄托的话;十九:十分之九。十分之九是寓言。泛指文章的情节多属虚构。 | 战国·宋·庄周《庄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
wēi yán wēi xíng危言危行 |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 |
fā yán yíng tíng发言盈庭 | 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议论,意见纷纷,得不出一致的结论。 | 《诗经 小雅 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
yán yǒu jìn ér yīn yì wú qióng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 语言有穷尽而含意没有穷尽。指诗文等蕴含着深刻含义。 |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赋》:“故知词也者,言有尽而音意无穷也。” |
hé hàn yú yán河汉予言 | 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倘革命党当时不河汉予言,则后天民国之进行,亦如先天组党之手续,凡归顺之官吏,新进之国民,必当于民国为正心诚意之宣誓。” |
yán chū fǎ suí言出法随 |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
rén yán jí jí人言籍籍 | 指人们议论纷纷。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 |
zuò shù bù yán坐树不言 |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 《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
chū yán wú zhuàng出言无状 | 说话放肆,没有礼貌。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没好气,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无状起来。” |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衷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名正言顺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gǔ yán wàng jǔ瞽言妄举 |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
yán xiào xī yí言笑嘻怡 | 嘻:笑声;怡:喜悦。说说笑笑,十分快乐。 | 唐·刘禹锡《代诸郎中祭王相国文》:“晓下黄阁,车骑威迟。夕归华堂,言笑嘻怡。” |
yán zhī záo záo言之凿凿 |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dé yán gōng mào德言工貌 |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具备的四种德。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非是咱自夸奖:他有德言工貌,小生有恭俭温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