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ǐ huī fù liáo
基本解释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清·豚庐《童子军·逼狱》:“这个使不得,若非斩草除根,全消祸种,定要死灰复燎,自惹飞灾。”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死灰复燃 | 宋 陈亮《谢曾察院启》:“劫火不烬,玉固如斯;死灰复燃,物有待尔。” |
死脑瓜骨 |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
心灰意懒 | 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
反复无常 | 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书》:“时事反复无常,天运所至,亦看人事对付如何。” |
亦复如是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此。所以卒无所建。” |
死要面子 | 张洁《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绝不会把这些事往外讲。” |
狐死首丘 | 战国 楚 屈原《九章 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
心灰意冷 | 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
不费吹灰之力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他因听见老残一封书去,抚台便这样的信从,若替他办那事,自不费吹灰之力。” |
之死靡二 | 《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 |
不到黄河心不死 | 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
民不畏死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生死有命 |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 |
鱼死网破 | 《杜鹃山》第五场:“他就是张网捕鱼,我也拼他个鱼死网破。” |
视死如归 |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 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
一鼻子灰 |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死不开口 | 老舍《四世同堂》:“别跟我装蒜了,死不开口。打开天窗说亮话,你的小命攥在我手心里。” |
死对头 |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
起死回生 | 《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
故态复萌 | 唐 刘禹锡《砥石赋》:“故态复还,宝心再起。既赋形而终用,一蒙垢焉何耻?” |
一棍子打死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家发表错误的意见,发表了就‘一棍子打死’,这不是解决矛盾的办法。” |
死胡同 | 曲波《林海雪原》:“我们利用了奶头山的天险,仙姑洞这个死胡同,把许匪堵成瓮中之鳖。” |
朽木死灰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嘘,安能到此。” |
鹿死谁手 | 《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
替死鬼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九章:“他拉出李歪鼻就是要找个替死鬼。” |
罪不容死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
苍黄翻复 |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