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粗:略微;通:通晓。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六卷:“有一少年,姓王名臣,长安人氏,略知书史,粗通文墨。”
例子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他小名楚楚,也是个粗通文墨的女子。”
拼音cū tōng wén mò
注音ㄘㄨ ㄊㄨㄥ ㄨㄣˊ ㄇㄛˋ
繁体麤通文墨
感情粗通文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文化水平。
英语be partially literate
成语 | 解释 |
---|---|
墨守成规 |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故称善守为“墨守”;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成规:现成地规矩、制度。固执守旧;死报着老规矩不放;不思改革进取。 |
博通经籍 | 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
以文乱法 |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
身无分文 | 形容非常贫穷。 |
书通二酉 |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经文纬武 |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
浪费笔墨 |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过于繁琐。 |
繁文缛节 | 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
通都大邑 |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
粗制滥造 | 粗:粗糙;滥:过多而不加以节制。原指产品制作粗糙;只求数量;不顾质量。现也泛指工作草率;不讲求质量。 |
粗服乱头 | 粗服:粗布衣服;乱头:蓬头乱发。形容不讲究修饰。 |
互通有无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融会贯通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文山会海 |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 |
文治武功 | 政绩和战功。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 |
通俗易懂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一窍不通 | 窍:洞;这里指心窍。一窍都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
粉墨登场 | 粉墨: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指化装后登台演戏。比喻乔装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台。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戏一样活动。 |
通时合变 | 同“通权达变”。 |
时运亨通 | 指时运好,诸事顺利。 |
表面文章 |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
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入文出武 | 称人兼备文武之才,入朝为文臣,出朝为将帅。 |
政通人和 | 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