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原指引用《诗经》中某一篇章的诗句;借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不是所引诗篇的原意。后泛指引用别人的诗文或谈话;只根据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断或部分;而不顾全文和原意。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例子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拼音duàn zhāng qǔ yì
注音ㄉㄨㄢˋ ㄓㄤ ㄑㄨˇ 一ˋ
繁体斷章取義
感情断章取义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辨形“义”,不能写作“意”。
谜语摘录
英语quote a remark out of its context
俄语манилулировать цитáтами
日语文章の中から自分に都合(つごう)のよいところだけを抜き取る
成语 | 解释 |
---|---|
一介不取 |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 |
一刀两断 | 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一无可取 | 没有一点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 |
一无所取 | 原指一点都没拿。后也形容什么都未得到。 |
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 | 一朝:一旦。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作威作福。 |
一毫不取 |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小的事物。连一根毫毛那样小的东西都不拿。形容为人廉洁,不沾便宜。 |
一笔勾断 | 同“一笔勾消”。 |
七断八续 | 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 |
七步成章 | 同“七步成诗”。 |
三谏之义 | 《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
下笔成章 | 章:文章。形容富有才华;思路敏捷。一动笔就能写成文章。 |
不义之财 |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不仁不义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
不断如带 |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个人主义 | 个人本身的利益应该高于一切的道德学说或原则,道德的自私自利。 |
丰取刻与 | 丰:多;刻:刻薄;与:给予。取之于民的多,用之于民的少。多形容残酷地剥削。 |
临机立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临机能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临机辄断 |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
主观主义 |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
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主:掌管。遵从道义就不能掌管钱财,心怀仁慈就不能掌管军队 |
义不反顾 | 反顾:回头看。①义:通“议”,考虑,打主意,选择。决策时连回头看的功夫都没有。形容毫不犹豫,极为迅速地作出某项决定。亦作“计不反顾”。②为了正义只能奋勇向前,不犹豫回顾。亦作“义无反顾”。 |
义不取容 |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
义不容辞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义不生财 |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