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穷人门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形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妍皮不裹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 | 《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
qíng tóng gǔ ròu情同骨肉 |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7回:“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 |
ào gǔ lín lín傲骨嶙嶙 | 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比喻高傲不屈。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爱。” |
pù gǔ lǚ cháng曝骨履肠 |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 《隋书·李德林传》:“佐斗嫁祸,纷若猬毛,曝骨履肠,间不容砺。” |
hèn zhī qiē gǔ恨之切骨 |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形容痛恨到极点。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
niè xuè qìn gǔ啮血沁骨 | 形容极端诚信。 | 清·顾嗣立《元诗选·丁孝子鹤年》:“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啮血沁骨,棺敛以葬。” |
zhēng zhēng tiě gǔ铮铮铁骨 | 比喻人的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骨气。 | 柯岩《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狂风暴雨刮走的只是枯枝败叶,留下的却是铮铮铁骨。” |
záo gǔ dǎo suì凿骨捣髓 | 形容十分刻毒。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6回:“惹的那个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一场,即刻收拾了书籍去了。” |
gǔ ròu fēn lí骨肉分离 | 骨肉:指父母兄弟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0卷:“谁知死后缠绵,恩变成仇,害得我骨肉分离,死无葬身之地,我好苦也!我好恨也!” |
gǔ ròu lí sàn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诗经 唐风 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kè gǔ míng xīn刻骨铭心 |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 唐 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
ǒu xīn lòu gǔ呕心镂骨 | 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 |
jī chán méi gǔ积谗糜骨 | 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同“积谗磨骨”。 | 《梁书 江淹传》:“下官闻积毁销金,积谗糜骨,远则直生取疑于盗金,近则伯鱼被名于不义。”吕向注:“言毁谗之深,能销磨金石之坚。” |
fěn shēn huī gǔ粉身灰骨 |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 | 唐 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
zǒu gǔ xíng shī走骨行尸 | 行尸:会行走的尸体。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庸碌无能、毫无生气的人。 | 元·无名氏《柳梢青》词:“走骨行尸,贪财竞色,枉销年月。” |
nián pí zhe gǔ黏皮着骨 | 见“黏皮带骨”。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画虎画皮难画骨 |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gē gǔ liáo qīn割骨疗亲 |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 |
máo gǔ sēn sǒng毛骨森竦 | 毛:头发和汗毛;骨:脊背。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恐惧。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 |
fèng gǔ lóng zī凤骨龙姿 |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 《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骨龙姿,脑色宝曜。” |
zhǒng zhōng kū gǔ冢中枯骨 | 冢:坟墓。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
kè gǔ bēng xīn刻骨崩心 | 谓仇恨极深。 | 《北史·隋越王侗传》:“朕所以刻骨崩心,饮胆尝血,瞻天视地,无处自容。” |
tóng jīn tiě gǔ铜筋铁骨 | 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 元 杨暹《西游记》第二本第九出:“我盗了太上老君炼就金丹,九转炼得铜筋铁骨,火眼金睛。” |
máo gǔ sǒng rán毛骨竦然 |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 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骨竦然。” |
chuī gǔ cuàn hái炊骨爨骸 | 指军队没有粮食,只好拿人马的骨骸来做饭。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鹄形菜色皆穷民饥饿之形;炊骨爨骸谓军中乏粮之惨。” |
cuò gǔ yáng huī挫骨扬灰 | 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
sǐ nǎo guā gǔ死脑瓜骨 | 不开通。 | 锦云等《草莓三爷》:“你呀,就是死脑瓜骨!” |
xíng shī zǒu gǔ行尸走骨 | 见“行尸走肉”。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0卷:“枯木不复生,其牙叶纵遇阳和之春,长为阴冥下鬼,毕于朽腐,可谓愍嗟,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
bìng rù gǔ suǐ病入骨髓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jìn gǔ fēng jī劲骨丰肌 | 劲:强有力;丰:丰满美好。形容书法笔势有力而丰润。 | 唐·张怀雚《书断》:“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 |
āi huǐ gǔ lì哀毁骨立 |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gǔ shòu rú chái骨瘦如豺 | 见“骨瘦如柴”。 | 《埤雅·释兽》:“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 |
qiāo gǔ qǔ suǐ敲骨取髓 | 敲碎骨头,取出骨髓。①禅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②比喻残酷地剥削。亦作“敲骨吸髓”、“刮骨吸髓”、“敲脂吸髓”、“槌骨沥髓”、“吸髓吮脂”。 | |
guā gǔ xī suǐ刮骨吸髓 | 刮开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 |
qiāo gǔ zhà suǐ敲骨榨髓 | 犹敲骨吸髓。 | 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 |
qiāo gǔ xī suǐ敲骨吸髓 | 敲碎骨头吸取骨髓。禅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比喻极残酷的剥削。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
hèn rù gǔ suí恨入骨髓 | 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
tòng rù gǔ suǐ痛入骨髓 |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
chuī gǔ lì suǐ捶骨沥髓 | 同“敲骨吸髓”。喻残酷搜括民财。 | 唐·陆贽《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
shēn rù gǔ suǐ深入骨髓 |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
qiāo gǔ bāo suǐ敲骨剥髓 | 犹敲骨吸髓。 |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
chuí gǔ lì suǐ槌骨沥髓 | 槌:同“捶”,敲打;沥:滴;髓:骨髓。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 | 宋·陆九渊《与宋漕》:“贪吏并缘,侵欲无艺,槌骨沥髓,民不聊生。” |
yuàn rù gǔ suǐ怨入骨髓 | 恨到骨头里。形容怨恨到极点。 | 《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妇,令我君得自愉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 |
tòng chè gǔ suǐ痛彻骨髓 |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
cì xīn qiē gǔ刺心切骨 | 见“刺心刻骨”。 | 明·于晃《乞恩疏》:“古今人臣于忠,未有如臣父之惨烈也。臣之痛愤,刺心切骨,何时可已!” |
kè gǔ xiāng sī刻骨相思 | 形容思念之深,历久难移。 | 五代·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二》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gǔ ròu tuán yuán骨肉团圆 |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成人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
gǔ ruǎn jīn má骨软筋麻 | ①形容精疲力尽的样子。②形容极其害怕的样子。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王吉心慌撩乱,将身子尽力挨出,挨得骨软筋麻,才到得稀松之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众臣悚惧,骨软筋麻。战战兢兢,痴痴痖痖。” |
qiān lǐ jùn gǔ千里骏骨 | 比喻贤才。 | 明·李贽《复梅客生》:“若计此时有具眼人能破格欲求千里骏骨,难矣!”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lián pí dài gǔ连皮带骨 | 连皮肤及骨头一起。比喻全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 |
zhòng huǐ xiāo gǔ众毁销骨 | 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宋 李纲《宫词谢表》:“众毁销骨,虽贻投抒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
jī gǔ zhī chuáng鸡骨支床 |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
zhuó jīn gē gǔ擢筋割骨 | 犹言擢筋剥肤。 | 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近岁以来,蜀人不知有勤恤之,如擢筋割骨以奉其上,而不免于刑罚。” |
fěn gǔ juān qū粉骨捐躯 | 指粉身碎骨,献出生命。 | 唐 杜牧《又谢赐批答表》:“势当戮力尽瘁,粉骨捐躯,知无不为,见死宁避!” |
yì xìng gǔ ròu异姓骨肉 | 骨肉:血缘关系相同的人。虽然不同姓但像骨肉兄弟一样亲近。 | 《魏书》:“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 |
shòu gǔ léng léng瘦骨棱棱 | 瘦得连骨头都露出来,形容十分消瘦。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 |
hè gǔ shuāng rán鹤骨霜髯 | 瘦骨白须。形容年老。 | 宋·苏轼《赠岭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
gǔ gěng zài hóu骨鲠在喉 | 鲠:鱼骨。鱼骨等小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非常难受。 | 清 袁枚《与金匮令书》:“仆明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而无如闻不慊心事,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
fěn gǔ mí qū粉骨糜躯 | 犹粉身碎骨。 | 唐 王维《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臣纵粉骨糜躯,不报万分之一。”唐 颜真卿《谢户部侍郎表》:“粉骨糜躯,罔知攸答。” |
hè gǔ jī fū鹤骨鸡肤 |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 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 |
qǐng hái gǔ请骸骨 | 请:求。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 |
láo jīn kǔ gǔ劳筋苦骨 |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 |
nián pí zhuó gǔ粘皮着骨 |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
cì xīn kè gǔ刺心刻骨 | ①谓感念至深。②亦作“刺心切骨”。内心极其悲愤。 | 清·陈确《答恽促升书》:“遵教及此,直是刺心刻骨,弟诚多言矣。” |
chè xīn chè gǔ彻心彻骨 | 彻:通透,彻底。通心透骨。形容疼痛到了极点。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兵士手脚被吊得彻心彻骨的痛,大声哀叫。” |
gǔ ròu wèi hán骨肉未寒 |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
gǔ ròu zhī ēn骨肉之恩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恩:亲爱。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8回:“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 |
zhòng máo fēi gǔ众毛飞骨 | 指众多轻物能掀起重物。 | 唐 李白《雪谗诗赠友人》:“群轻折轴,下沉黄泉;众毛飞骨,上凌青天。” |
ròu bó gǔ bìng肉薄骨并 |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 《元史 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
chōu tāi huàn gǔ抽胎换骨 | 见“脱胎换骨”。 | 元·刘君锡《来生债》第四折:“今日呵可便称了我平生愿。端的是抽胎换骨,火内生莲。” |
zé jí kū gǔ泽及枯骨 |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fén gǔ yáng huī焚骨扬灰 | 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 | 《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 | 见“碎身粉骨”。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
shòu gǔ lín lín瘦骨嶙嶙 |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两只瘦骨嶙嶙的长手,亲昵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宝娃的头。” |
xuán tóu cì gǔ悬头刺骨 | 悬:吊挂。把头挂在屋梁上面,用锥刺自己的大腿骨。形容刻苦学习。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家庭训子>》:“词翰积如丘,要精通,须苦求,悬头刺骨非虚谬。” |
máo gǔ sǒng rán毛骨悚然 | 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
máo sēn gǔ lì毛森骨立 | 森:阴森;立:竖立。阴森可怖,汗毛都竖了起来。 | 元 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是三更时分了,觉一阵风过,吹的我毛森骨立。” |
gāng jīng tiě gǔ钢筋铁骨 | 筋骨象钢铁打铸的一般。形容身体健壮有力或意志坚强不屈。 | 曹禺《半日的“旅行”》:“在一间放着垫子和各种各样举重器械的房间里,我遇见了一群钢筋铁骨的青年。” |
huī shēn fěn gǔ灰身粉骨 | 犹言粉身碎骨。 | 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 |
shuò jīn huǐ gǔ铄金毁骨 | 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zuàn xīn cì gǔ钻心刺骨 | 钻入心里,侵入骨中。形容刺激极深。 | 清·李渔《比目鱼》第六回:“一到登场的时节,他把我认做真妻子,我把他认做真丈夫。没有一句话儿,不说得钻心刺骨。” |
gǔ ruǎn ròu sū骨软肉酥 | 见“骨软筋酥”。 | 《醒世姻缘传》第六一回:“只消‘心月狐’放一个屁,那‘井木犴’俯伏在地,骨软肉酥。” |
qíng yú gǔ ròu情逾骨肉 | 逾:超过;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感情极其深厚。 | 明 汤显祖《寄李季宣》:“弟于兄交虽道义,情逾骨肉、废弃十余年,始得一通问,可谓有人心乎?” |
zhǔ xīn gǔ主心骨 | 可以倚仗、做为凭借或起核心作用的人或事物。也指主见,主意。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从面容上看,松田像是有了主心骨。” |
gǔ ruǎn jīn sū骨软筋酥 | 形容全身乏力,肢体瘫软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1回:“这些家人听了这话,越发吓得骨软筋酥,连跑也跑不动了。” |
shòu gǔ qióng hái瘦骨穷骸 | 骸:身体。形容年老瘦弱的身躯。 | 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马嵬坡血污了天姿国色,江南路哭杀了瘦骨穷骸。” |
huàn gǔ tuō tāi换骨脱胎 |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 金 侯善渊《杨柳枝 丱岁飘蓬住远山》词:“换骨脱胎归旧路,返童颜。” |
huī qū mí gǔ灰躯糜骨 | 犹言粉身碎骨。 | 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
zé jí cī gǔ泽及髊骨 | 泽:恩泽;髊:肉未烂尽的骸骨。恩泽及于死者。形容恩德深厚。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bìng rù gǔ suǐ病入骨隨 |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
jiān gāo chuī gǔ煎膏炊骨 | 煎:一种烹饪方法;膏:油脂;炊:烧火做饭。煎油脂,烧骨头。比喻残酷压榨。 | 明·无名氏《鸣凤记·鄢赵争宠》:“监司昨日兴常例,煎膏炊骨民无计。” |
cì gǔ xuán liáng刺骨悬梁 | 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可怜刺骨悬梁志,险作离乡背井魂。” |
zhì qīn gǔ ròu至亲骨肉 | 至亲:关系最近的亲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最亲近的亲属。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除是至亲骨肉,终日在面前的,用意体察,才看得出来。” |
gǔ hán máo shù骨寒毛竖 | 形容十分害怕。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鹤骨 | 形容仪容清癯、轩昂。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
chuāi gǔ tīng shēng揣骨听声 | 原指旧时相法之一种。不相其面,而摸其骨骼,听其语声,以判贵贱。后以喻牵强附会,妄加评判。 | 宋·彭乘《墨客挥犀》卷一:“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
fán tāi zhuó gǔ凡胎浊骨 | 指人间普通的,平庸的人。 | 元·无名氏《村乐堂》第一折:“我和这等愚眉肉眼难相瞅,凡胎浊骨难相守。” |
hè gǔ sōng jīn鹤骨松筋 |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 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