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dān dāng bù qǐ担当不起 | 指承担不了责任。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包怀原是谨慎之人,既有百万之称,自恐担当不起。” |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
zuò yán qǐ xíng坐言起行 | 坐能言,起能行。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 |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 |
tù qǐ gǔ luò兔起鹘落 | 兔子刚起跑;鹘就猛扑下去。形容动作非常敏捷;比喻下笔快捷。鹘:打猎用的猛禽。 | 宋 苏轼《文与可画蒷筜谷偃竹记》:“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
shǒu qǐ dāo luò手起刀落 |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
jīng qǐ liáng chén惊起梁尘 |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
qǐ sǐ rén 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fèn mèi ér qǐ奋袂而起 | 奋袂:挥袖。袖子一挥站起来。形容奋然而起。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5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序:“觉世间变幻之态,无有过于中国官场者……尝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处说起。” |
shù shàng qǐ xià束上起下 |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
hòu yuàn qǐ huǒ后院起火 |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 |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fēng qǐ làng yǒng风起浪涌 |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 《晋书·谢安传》:“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 |
yì jūn tè qǐ异军特起 | 异军:另外一支军队。另一支军队引人注目的兴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事物突然兴起。亦作“苍头起异军”、“异军突起”。 |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六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
chén tóu dà qǐ尘头大起 | 指尘沙尘土高高扬起。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山后尘头大起,必有伏兵。” |
hài qǐ zhǒu yè害起肘腋 | 肘腋:比喻切近的地方。比喻变乱发生在内部或身旁 | 《晋书·江统传》:“寇发心腹,害起肘腋。” |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wěi bù wàng qǐ痿不忘起 | 痿:肢体萎弱。肢体萎弱的人不忘起行。比喻意志坚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信列传》:“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也。” |
bù shí qǐ dǎo不识起倒 |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
dōng shān fù qǐ东山复起 | 同“东山再起”。 | 明·张煌言《祭建国公郑羽长鸿逵文》:“悬拟壮猷,东山复起。夫何讣闻,遽骑箕尾?” |
wú míng huǒ qǐ无明火起 | 无明火:怒火。形容发怒。 | 明·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与君一把无明火,烧尽千愁万恨心。” |
wò chuáng bù qǐ卧床不起 | 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吴主孙休,闻司马炎已篡魏,知其必将伐吴,忧虑成疾,卧床不起。” |
huí shēng qǐ sǐ回生起死 | 起死回生。形容医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救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 |
lìng rén qǐ jìng令人起敬 | 使人产生敬意。 | 宋·朱熹《跋赵中丞行实》:“赵公之孝谨醇笃,虽古人犹难之,三复其书,令人起敬。” |
jiàn cái qǐ yì见财起意 | 见了财物;顿生歹意。 | 元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又见了十五贯钱,一时见财起意,杀死丈夫,劫了钱。” |
hèng fā nì qǐ横发逆起 | 横:不测,意外。指出乎所料,突然兴起。 | 宋·岳珂《桯史·丹棱巽岩》:“吉凶祸福,横发逆起,有不可知,将合于道,其惟权乎。” |
tān gōng qǐ xìn贪功起衅 | 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5回:“孟明等贪功起衅,妄动干戈,使两国恩变为怨。” |
qǐ zǎo tān hēi起早贪黑 | 早起晚睡。形容人非常辛勤。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咱们命苦的人,起早贪黑,翻土拉块,吃柳树叶子。” |
hóng xiáng luán qǐ鸿翔鸾起 | 如鸿雁高翔,如凤鸾振起。比喻奋发有为,仕途得意。 | |
cǐ qǐ bǐ fú此起彼伏 | 此:这;这个;彼:那;那个;伏:低下去。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联系紧密;互相配合行动。也作“此伏彼此”、“此起彼落”。 | 汉 张衡《西京赋》:“鸟毕骇,兽咸作,草伏木栖,寓居穴托,起伏集此。” |
sǒng rán qǐ jìng竦然起敬 | 竦然:肃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 明·归有光《少傅陈公六十寿诗序》:“其为人忠诚悃愊,人望之者,不言而竦然起敬。” |
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 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
yī kuì shí qǐ一馈十起 | 吃一顿饭的时间要起来十次。形容事务繁忙。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之时,一馈而十起,一沐而三捉发,以劳天下之民。” |
wéi kǒu qǐ xiū惟口起羞 | 谓言语不慎,招致羞辱。 | 《尚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
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累:堆迭,积聚。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比喻欲成大事,须从基础做起。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yìng yùn ér qǐ应运而起 | 指适应时机而产生 | 郭沫若《屈原时代》:“应运而起的‘执命’的‘陪臣’与‘横议’的‘处士’,不外是阜舆之流之高级者或地主化了的阜舆。” |
wú fēng bù qǐ làng无风不起浪 | 比喻事情发生,总有个原因。 | 高玉宝《高玉宝》第十章:“无风不起浪,咱能听说,想必不会在天外头,只要下狠心,不愁找不着。” |
qǐ sǐ rén,ròu bái gǔ起死人,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极大的恩德。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医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pāi àn ér qǐ拍案而起 |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shù qǐ jǐ liáng竖起脊梁 | 比喻振作精神。 | 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
qǐ sǐ huí hái起死回骸 | 使死人或死东西复活。形容医术高明。比喻挽救了看来没有希望的事情。 | 宋·范成大《问天医赋》:“窃闻大神,天医之王。范围堪舆,运平阴阳;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
sī cháo qǐ fú思潮起伏 | 思想活动极频繁。 | 王宗仁《夜明星》:“我睡不着,走出帐篷,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漫山遍野的夜明星,思潮起伏。” |
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怒从心上起 | 愤怒从心底而起。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 《五代史平话·梁》:“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jī míng qǐ wǔ鸡鸣起舞 |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 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
fēng huǒ sì qǐ烽火四起 |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 |
dà yǒu qǐ sè大有起色 | 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皖省惟英、霍有零贼,余亦肃清,南中军务,大有起色。” |
xiào jīng qǐ xù孝经起序 | 比喻遇事左右为难,颇感棘手。 | 《阳春白雪·小令·寿阳曲》:“泪点多如秋夜雨,烦恼如《孝经》起序。” |
qǐ fèng téng jiāo起凤腾蛟 |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 | 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
wèi qǐ jī lián猬起鸡连 | 猬:刺猬。猬毛纷纷而起,鸡声相连不断。比喻彼此串连,蠢蠢欲动。 | 唐·刘禹锡《唐故岎宁节度使史公神道碑》:“大和纪元,沧景不虔,子弄父兵,跳跟海适,有邻阴交,猬起鸡连。” |
huà xìng qǐ wěi化性起伪 |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 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
chǔ gē sì qǐ楚歌四起 | 见“楚歌四合”。 | 元·马致远《庆东原·叹世》曲之二:“帐前滴尽英雄泪,楚歌四起,乌骓漫嘶。” |
fēng qǐ cháo yǒng风起潮涌 |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 李大钊《新旧思想之激战》:“比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风起潮涌的新人运动,尚不知相差几千万里?” |
yì lùn fēng qǐ议论蜂起 | 蜂起:指很多人或事物如群蜂飞舞。种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 | 宋·陈亮《又乙巳春(答朱元晦秘书熹)书》:“秘书与叔昌子约书,乃言‘诸贤死后,议论蜂起’。有独力不能支之意。” |
piān piān qǐ wǔ翩翩起舞 | 轻捷飘逸地跳起舞来。 | 唐 李白《高句骊》:“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
yǎo qǐ yá guān咬起牙关 | 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 《红旗谱》第二卷:“歇了一会,并没有减轻疲乏,觉得身上潮湿得厉害,索性咬起牙关,一股劲地往前跑。” |
qún qǐ ér gōng zhī群起而攻之 |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比喻愤怒到极点就会胆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也泛指恼怒到极点。 | 《五代史平话》:“朱温未听得万事俱休,才听得后,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
bǐ jiān bìng qǐ比肩并起 | 比:并列,紧靠。肩并肩地一齐起来。形容接连不断到来。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相》:“处女莫不愿得以为士,弃其亲家而欲奔之者,比肩并起。” |
chén kē nán qǐ沉疴难起 | 沉疴:重病或老病。久患重病,不能下床。 | |
píng qǐ píng zuò平起平坐 | 平:没有高低;相同。原指封建时代地位相同的人同时站起;同时坐下。现比喻地位相同;权力相等。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坏了学校规矩。” |
qǐ shī dòng zhòng起师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晋书·吕纂传》:“夫起师动众,必参之天人,苟非其时,圣贤所不为。” |
sù rán qǐ jìng肃然起敬 |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
yī bō wèi píng,yī bō yòu q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一个浪头尚未平复,另一个浪头又掀起了。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 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
gǔ zào sì qǐ鼓噪四起 | 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
chì shǒu qǐ jiā赤手起家 | 赤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形容在无基础和条件很差下创出一番事业。 | 宋·文天祥《邹仲翔墓志铭》:“君虽亦赤手起家,而好施出其性。” |
yī hòng ér qǐ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骧 | 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 |
yǐn shí qǐ jū饮食起居 | 指人的日常生活。 |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
fēng wǔ bìng qǐ蜂舞并起 | 蜂舞:群蜂飞舞;并:一齐。像群蜂飞舞一样,一齐聚集。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水、旱、饥、蝝、蛊、螟、蜂舞并起。” |
yī yè shí qǐ一夜十起 | 心里惦挂事情,一晚上起来十次,不得安睡。 | |
yī bìng bù qǐ一病不起 | 得病后病情一天天恶化,终至死亡。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那詹典在途中本就受了些风霜,到家又传了时症,一病不起,呜呼哀哉死了。” |
qǐ chéng zhuǎn hé起承转合 | 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 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
zhòng qǐ lú zào重起炉灶 |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
cǐ fú bǐ qǐ此伏彼起 |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因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 |
yún qǐ lóng xiāng云起龙襄 | 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 《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一本作“云起龙骧”。 |
shì bù guān jǐ,gāo gāo guà q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 莆仙戏《父子恨》:“古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qǐ jū wú shí起居无时 | 起居:作息,日常生活。形容日常生活没有规律。 | 唐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
liǎo bù qǐ了不起 | 极好或令人钦佩的,不平凡,优点突出。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本县看她处心行事,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豪杰,断不肯等闲失身。” |
qǐ sǐ rén ér ròu bái gǔ起死人而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fēng qǐ shuǐ yǒng风起水涌 | 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 宋·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
qún qǐ gōng jī群起攻击 | 很多人一起反对、指责。 | 梁启超《违制论》:“若其大臣而有假制诏以为护符者耶,则举国群起而攻之。” |
xiū jiù qǐ fèi修旧起废 | 原指修诗书,兴礼乐。后引申为把旧有的修理好。把废置的利用起来。 | 《汉书 司马迁传》:“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
dān dài bù qǐ担戴不起 | 指承担不了责任。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若有些须怠慢,山人就担戴不起!” |
píng dì qǐ jiā平地起家 |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而建立了一番事业。 | |
wén fēng ér qǐ闻风而起 | 闻:听到;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 | 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
duì bù qǐ对不起 | 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 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 |
gǔ zào ér qǐ鼓噪而起 | 鼓噪:起哄。喧扰哄闹起来。 | 《谷梁传·定公十年》:“两君就坛,两相相揖,齐人鼓噪而起,欲以执鲁君。” |
xìn qǐ xiāo qiáng衅起萧墙 |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 |
láng yān sì qǐ狼烟四起 | 狼烟:古代边境点燃狼粪以报警;即烽火。四处都有报警的烽火。形容外敌侵犯或内敌动荡;到处是战火。 | 明 沈采《千金记 宵征》:“如今狼烟四起,虎斗龙争,我到街坊上打听楚国招兵文榜消息。” |
yì yì fēng qǐ异议蜂起 | 蜂起:像蜜蜂一样涌出。各种议论像蜜蜂一样涌现出来。 | 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近日刘勰《文心》,钟嵘《诗品》异议蜂起,高谈不息。” |
fā fán qǐ lì发凡起例 | 发凡:提示全书的通例。指说明全书要旨,拟定编写体例。 | 晋·杜预《春秋左传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
jī qǐ gōng fèn激起公愤 | 激发了公众共同的愤慨。 | |
fēng qǐ yún fēi风起云飞 | 秋风起,白云飞。指触景伤怀 | 汉·刘彻《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箫鼓鸣兮发戟歌。” |
yī wò bù qǐ一卧不起 | 谓一病不愈。 |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自从倩女孩儿在折柳亭与王秀才送路,辞别回家,得其疾病,一卧不起。” |
jué dì ér qǐ崛地而起 | 崛:高起,突起。从平地上突起。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 | |
fú bù qǐ de ā dǒu扶不起的阿斗 |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 陆天明《省委书记》:“万一马扬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嘴上行,实干不行。” |
cóng tóu zuò qǐ从头做起 | 从:自。从开始做起。 |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
yī hōng ér qǐ一轰而起 |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一轰而起,一轰而散,他逮不住领头人儿,看他有什么法子?” |
cóng hé shuō qǐ从何说起 | 从哪里开始说。 | 曾朴《孽海花》第20回:“这一席话,不觉把雯青说得呆了半晌,方挣出一句道:‘这从何说起呢?’” |
yún qǐ xuě fēi云起雪飞 |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 汉·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初若飘飘,后遂霏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