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ǎi sú qiān fēng改俗迁风迁:改。改变风俗习气。《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chūn fēng fèng rén春风风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jiāo fēng bó sú浇风薄俗指社会风气轻浮庸俗。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fēng chí diàn chè风驰电掣弛:快跑;掣:闪过。像风奔驰;像电闪过。形容非常迅速;急闪而过。也作“风驰电赴”。《六韬 龙韬》:“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掣,不知所由。”
tīng fēng tīng shuǐ听风听水形容善于赏玩自然景色。相传龟兹国王与乐人于大山间倾听风和水声,感兴而制乐。唐 王建《霓裳辞》之一:“弟子部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
chéng fēng pò làng乘风破浪乘:趁着。趁着顺风;破浪前进。比喻志向远大;气魄雄伟;不怕困难;奋勇前进;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也作“乘长风破万里浪”、“长风破浪”。《宋书 宗悫传》:“悫少时,炳问其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山雨欲来风满楼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fǎn fēng miè huǒ反风灭火比喻施行德政。《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诏问昆曰:‘前在江陵,反风灭火,后守弘农,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事?’昆对曰:‘偶然耳。’左右皆笑其质讷。帝叹曰:‘此乃长者之言也。’”
cǎo yǎn fēng cóng草偃风从见“风行草偃”。
dào gǔ xiān fēng道骨仙风谓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yī lù fēng chén一路风尘形容旅途辛苦。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
yī guǐ tóng fēng一轨同风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píng fēng jìng làng平风静浪风平浪静。多以喻平静无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8回:“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
mù xiù yú lín,fēng bì cuī zhī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出众;摧:毁坏。林中最高的树必定先遭到大风的摧毁。比喻最出色的事物容易招致非议。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fēng mó jiǔ bó风魔九伯风:通“疯”;风魔:疯癫。疯狂痴癫。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五卷:“休怪!我曾见风魔九伯,不曾见这般个神狗乾郎在。”
chūn fēng yí shuǐ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shuāi jì zhī fēng衰季之风衰季:末世。末世的不良风气。宋·苏轼《议学校贡举札子》:“庶几得忠实之士,不至蹈衰季之风,则天下幸甚。”
ōu fēng měi yǔ欧风美雨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fēng liú cái zǐ风流才子风度潇洒,才学出众的人。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fēng hǔ yún lóng风虎云龙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zhòng fēng kuáng zǒu中风狂走中风:像中了邪一样;狂走:发狂般奔跑。形容举止失常,放纵癫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而伯通中风狂走,自捐盛时。”
shǔn fēng zhuǎn duò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于是民族主义文学家也只好顺风转舵,改为对于这件事的啼哭,叫喊了。”
fēng liú yún sà风流云散轻风流动;云彩散开。比喻经常在一起的人;一时间四下分离;散走各方。也比喻作品的散轶。汉 王粲《赠蔡子笃》诗:“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yuè bái fēng qīng月白风清月光皎洁;微风凉爽。形容恬静美好的夜景。宋 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jiè péng shǐ fēng借篷使风比喻借他人之力办事。清·颐琐《黄绣球》第四回:“黄通理叹了一口气,见这张先生酒落欢肠,话颇坦直,虽然是个蠹吏,性情是了亮容易打夥的,便动了借篷使风的主意。”
jiàn fēng shǐ fān见风使帆同“见风使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幸喜写了凭据的二万头,中丞已允,卸了我的干系。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xīng fēng shí yǔ腥风醎雨犹腥风血雨。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风不正当的社会风气。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dōng fēng hào dàng东风浩荡东风:春风。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唐·李咸用《春日》:“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mù yǔ zhì fēng沐雨栉风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三国 魏 曹丕《黎阳作》诗:“载驰载驱,沐雨栉风。”
bài sú shāng fēng败俗伤风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参见“败俗伤化”。
fēng liú rén wù风流人物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tán xiào fēng shēng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饶有兴趣;气氛热烈。风生:有兴致;很风趣。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rě cǎo zhān fēng惹草沾风比喻迷恋女色,与配偶以外的女性发生暖昧关系。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辱没杀受戒传灯好宗祖。”
cān fēng mù yǔ餐风沐雨餐:吃;沐:洗。以风充饥,用雨水洗头。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艰辛。明 许三阶《节侠记 忠忤》:“却不念餐风沐雨先皇创业多辛苦,到做了个弃正趋邪没主张。”
míng shì fēng liú名士风流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fēng cān lù sù风餐露宿餐:吃饭;露:露水;宿:住宿;过夜。在野外的风雨中吃饭;在露天的环境中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宋 范成大《元日》诗:“饥饭困眠全体懒,风餐露宿半生痴。”
suí fēng ér mǐ随风而靡靡:倒下。顺风倒下。比喻没有主见。南朝 梁 萧统《文选 杨恽〈报孙会宗书〉》:“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fēng liú zǎi xiàng风流宰相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宰相。《南史·王俭传》:“俭常谓人曰:‘江左风流宰相,惟有谢安。’盖自况也。”
fēng tián yuè lǎng风恬月朗恬:平静,安适;朗:明亮。风静月明。形容夜色宁静幽美。比喻清白高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尔夜风恬月朗。”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hóng jiǎng fēng liú弘奖风流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rèn pí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tái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人民文学》1976年第6期:“他如今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单等撒网下钩了。”
mǎn liǎn chūn fēng满脸春风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biàn fēng yì sú变风易俗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xīng fēng xuè yǔ腥风血雨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清 陈天华《警世钟》:“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gǔ huà fēng chéng骨化风成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
fēng zhú cǎo lù风烛草露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明·杨慎《洞天玄记》四折:“人生一世,犹如石火电光,寿算百年,恍若风烛草露。”
liú fēng huí xuě流风回雪轻逸飘摇貌。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鹞兮若流风之回雪。”
fù yōng fēng yǎ附庸风雅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清 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树欲静而风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孔子家语·致思》:“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yí fēng gǎi sú移风改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宋书 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jí fēng zhòu yǔ急风骤雨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章炳麟《五无论》:“至于神话,希腊、印度皆立男女二神,而急风骤雨则群指为天神战斗之事。”
rú yǎ fēng liú儒雅风流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fēng yán cùn guǐ风檐寸晷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晷:日影;寸晷:寸阴,极短的时间。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然七义五策皆似太多,风檐寸晷,力不能办,求其完璧,事事精好,安可得也?”
tōng fēng bào xùn通风报讯见“通风报信”。秦牧《愤怒的海》:“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芹姊觑了便,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
cān fēng sù shuǐ餐风宿水形容旅途的辛苦。明 冯梦龙《挂枝儿 送别》:“纵经营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闲。餐风宿水,容颜易变。”
jiàn fēng shǐ chuán见风使船同“见风使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jiè fēng shǐ chuán借风使船风向哪里吹,船往哪里行。比喻凭借别人的力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1回:“ 今见金桂所为,先已开了端了,他便乐得借风使船 ,先弄薛昨蝌到手,不怕金桂不依。”
yǔ sàn fēng liú雨散风流比喻离散。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hé fēng xì yǔ和风细雨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jiàn fēng zhuǎn duò见风转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他也是老手,马上见风转舵。”
fēng yǔ rú pán风雨如盘盘:大石头。形容风雨极大。宋 孙光宪《兆北琐言 逸文 丁秀才奇术致物》:“诗僧贯休《侠客》诗云:\'黄昏风雨黑如盘,别我不知何处去?\'”
fēng yán fēng yǔ风言风语毫无根据的议论。指带有讽刺性或恶意中伤的言论。也指私下议论或暗中透露;散布某种说法。汉 焦赣《易林》:“华言风语,乱相狂误。”
yī lù shùn fēng一路顺风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huī hàn chéng fēng挥翰成风翰:鸟毛,指毛笔。握笔写字,腕下生风。形容写字作画极为快捷和熟练。清·李渔《意中缘·名逋》:“终日价挥翰成风,泼墨如雨,给不尽好事之求。”
fēng chán yǔ zhòu风僝雨僽僝、僽:指憔悴、烦恼。形容人历尽苦难,非常烦恼和憔悴。元·滕斌《普天乐·色》曲:“春光过也,风僝雨僽,一叶秋来。”
āi fēng jī fèng捱风缉缝捱:同“挨”,挤入;缉:连接。多方钻营、找门路。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公侯》:“别个秀才要去结交县令,还要捱风缉缝,央人引见,拜在门下,认为老师。”
fēng shēng hè lì风声鹤唳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mù lù shū fēng沐露梳风谓受风露轻拂、浸润。宋·王十朋《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诗:“半含欲吐不胜情,沐露梳风睡明月。”
bǔ fēng nòng yuè捕风弄月捕:捉拿,捉取。形容事物虚无飘渺,没有根据。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响马得财漏网,瘟太守面糊盆,不知苦辣,倒着落在我身上,要捕风弄月,教我哪里去追寻。”
liú fēng yú sú流风馀俗遗留的风气、习俗。
chuán fēng shān huǒ传风扇火犹扇风点火。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fēng jǔ yún fēi风举云飞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宋史 乐志七 》:“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wēi fēng bā miàn威风八面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huǐ fēng bài sú毁风败俗败坏良好的风俗。同“伤风败俗”。《晋书 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
fēng liú zuì guò风流罪过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北齐书 循吏传 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fēng yún tū biàn风云突变风云突然发生了变化。比喻局势突然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shǔn fēng ér hū顺风而呼顺着风向呼喊,声音传得远,使人听得清。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rì nuǎn fēng hé日暖风和风很平静,阳光暖人。宋 刘斧《青琐高义 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zhǐ tán fēng yuè只谈风月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清·张岱《游山小启》:“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
zhǐ tán fēng yuè止谈风月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bǔ fēng xì yǐng捕风系影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宋·朱熹《答蔡季通》:“虚无恍惚,如捕风系影,圣人平日之言,恐无是也。”
fēng chuī rì shài风吹日晒狂风吹,烈日晒。形容无所遮挡。梁斌《红旗谱》二十七:“你风吹日晒地辛苦一年,连个痛快年也过不上。”
fēng yán kè zhú风檐刻烛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清·钮琇《觚剩·五经中式》:“查林二公乃能于风檐刻烛时,立就二十三艺,洵未易才。”
xiān fēng gǔ làng掀风鼓浪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的一致》:“借着诺蒙坎停战协定的订立和日苏互不侵犯条约的传闻,掀风鼓浪,挑拨中苏两大民族间的感情。”
fēng sūn lù sù风飧露宿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宋·陆游《壮士吟》:“风飧露宿宁非苦,且试平时铁石心。”
xī fēng luò yè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jí yǔ bào fēng疾雨暴风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是日果有疾雨暴风,从太公邑外而过。”
mù yǔ shū fēng沐雨梳风同“沐雨栉风”。明·刘基《野田黄雀行》:“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
qī fēng lěng yǔ凄风冷雨见“凄风苦雨”。《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kuáng fēng dà zuò狂风大作刮大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9回:“初时穿林透树,次后走石飞砂,须臾白浪掀天,顷刻黑云覆地,红日无光,狂风大作。”
fēng chuī làng dǎ风吹浪打狂风猛吹;巨浪拍打。比喻恶劣的环境;险要的遭遇或严峻的考验磨难。清 洪昇《长生殿 埋玉》:“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
lùn biàn fēng shēng论辩风生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风行水上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周易 涣》:“象曰:风行水上,涣。”
mí rán xiàng fēng靡然向风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