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ī niú wàng yuè犀牛望月 |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 《关尹子 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 |
wàng wén wèn qiē望闻问切 |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 《古今医统》:“望闻问切四字,诚为医之纲领。” |
míng dé zhòng wàng名德重望 | 犹德高望重。 | 明·李贽《与弱侯太史书》:“所幸菩萨不至终穷,有柳塘老以名德重望为东道主。” |
dé zūn wàng zhòng德尊望重 | 见“德高望重”。 | 《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
kuī yú fēi wàng窥觎非望 | 窥觎:窥伺可乘之隙;非望:非分之想。指伺隙谋夺帝位。 | 《晋书·桓温传》:“然以雄武专朝,窥觎非望。” |
yǒu fù zhòng wàng有负众望 | 辜负众人的期望。 | |
wàng biǎo zhī lǐ望表知里 |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 唐·杨炯《从甥梁锜墓志铭》:“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条报叶,望表知里。” |
yì wàng yǐ guò意望已过 | 已经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 |
yǐ lǘ ér wàng倚闾而望 |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
shī bù wàng bào施不望报 | 施:给予;报:报答。施惠于人而不望报答,轻财仗义。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治传》:“迁偏将军。”裴松之注引《吴书》:“留意于宾客,轻财尚义,施不望报。” |
yù wàng suǒ guī誉望所归 | 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 |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 |
chū rén wàng wài出人望外 | 犹出人意表。 | 宋·叶適《高夫人墓志铭》:“每族里计较家事,极为退懦卑约,示若无有,人或颇忽易,逮其一旦张丰大,出人望外数等,人皆惊不意,以为何术能然,直以为勉强然尔;至其久无不然。”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可望而不可即 |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 唐·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jǔ zhǒng sī wàng举踵思望 | 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dài pén wàng tiān戴盆望天 |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
wàng chén mí jí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清·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如厮隶之于贵官,负弩前驱望尘靡及耳。” |
wàng yún zhī qíng望云之情 |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qiān yán gù wàng迁延顾望 | 见“迁延观望”。 | |
dé shēn wàng zhòng德深望重 |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
dé lǒng wàng shǔ得陇望蜀 |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
yī wàng wú yín一望无垠 | 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
wàng yǎn yù chuān望眼欲穿 |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望:向远处看;眼:眼睛;欲:将要;穿:破。 | 明 西湖居士《明月环 诘环》:“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
zhòng wàng suǒ shǔ众望所属 | 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金史·徒单镒传》:“镒从容谓之曰:‘冀王,章宗之兄,显宗长子,众望所属,元帅决策立之,万世之功也。’” |
cái wàng jiān lóng才望兼隆 | 才:才学;望:声望,名望;隆:高。才能和威望都很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 |
zhì hù zhān wàng陟岵瞻望 | 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 《诗经 魏风 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yún ní zhī wàng云霓之望 | 比喻迫切地盼望。 |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即 | 望:远看;即:接近。望得见却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 | 元 萨都刺《偕杨善卿等游法云寺》:“凤台锦袍人,可望不可即。” |
zī shēng wàng zhòng资深望重 | 资格老,声望高。 | 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 |
dōng xiàng ér wàng,bù jiàn xī qiáng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 | 《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wàng chén bù shēng望尘僄声 |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
wàng fēng xiǎng yīng望风响应 | 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 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是以立功之士,莫不翘足引领,望风响应。” |
xǐ chū wàng wài喜出望外 | 望:希望;意料。遇到意外的喜事;心中非常高兴。 | 宋 苏轼《与李之仪》:“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
gōng gāo wàng zhòng功高望重 | 功:功劳,功绩。望:名望,声望。功劳和名望都很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相如受世》:“将军不必怨怅,你功高望重,不久自明。” |
shí wàng suǒ guī时望所归 | 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 | 《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
dōng suō xī wàng东睃西望 | 同“东张西望”。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
áng shǒu wàng tiān昂首望天 | 昂首:抬起头。仰着头看天。形容态度十分傲慢;眼光向上;不深入基层或做事脱离实际;也作“昂首天外”。 | 清 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睅其目,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
yǐn lǐng ér wàng引领而望 |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wàng qiū xiān yǔn望秋先陨 | 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 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 |
yán jǐng hè wàng延颈鹤望 |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 《三国志·蜀书》:“今寇虏作害,民被荼毒,思汉之士,延颈鹤望。” |
cái wàng gāo yǎ才望高雅 |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 《旧唐书 陆象先传》:“陆景初才望高雅,非常所及。” |
yī xiàn xī wàng一线希望 | 还有一点微弱的希望。 | 丁玲《水》:“他们还留着一线希望,这希望使他们一天一天地瘦起来,然而却一天一天地清醒起来了。” |
bù fù zhòng wàng不负众望 |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wàng chén bēn kuì望尘奔溃 | 亦作“望尘奔北”。谓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 《北史·魏纪二·太武帝》:“诸军同日皆监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附者不可胜数。” |
zī qiǎn wàng qīng资浅望轻 | 资:资历。资历浅,名望小。 | 宋·朱熹《乞追还待制职名奏状》:“伏念臣自去岁误蒙圣恩,擢置近列,使侍讲筵,即以迂疏寡陋,资浅望轻,恳辞四五,而不获命,遂已不敢复辞讲职。” |
zhān fēng wàng qì占风望气 |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 明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它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guān wàng pái huái观望徘徊 | 观望:看风头,犹豫不决;徘徊:来回地走。形容犹豫不定,坐观事态发展。 | 李群《杀人篇》:“总之因循苟安之积习牢不可破,观望徘徊,不肯身先发难,所以然者畏杀而已。” |
wàng fēng chéng zhǐ望风承旨 | 见“望风希指”。 | 《晋书·石崇传》:“骏戚属尊重,权势赫奕。内外有司,望风承旨。” |
jí mù sì wàng极目四望 |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wàng ér shēng wèi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wàng chén bēn běi望尘奔北 | 见“望尘奔溃”。 | 晋·葛洪《抱朴子·行品》:“望尘奔北,闻敌失魄。” |
yǐn shǒu yǐ wàng引首以望 | 抬头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 《孟子 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新五代史 唐臣传 郭崇韬》:“况今大号已建,自河以北,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 |
něi piǎo xiāng wàng馁殍相望 | 馁殍:饿死的人;相望:相互连接。形容饿死的人非常多。 | 唐·陆贽《请减京东……粮事宜状》:“烟火殆绝,都市之内,馁殍相望。” |
yī wàng ér zhī一望而知 | 一看就明白。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chí yí guān wàng迟疑观望 |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 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
chí yí gù wàng迟疑顾望 | 犹言迟疑观望。 | 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 |
zhòng wàng suǒ yī众望所依 | 望:期望。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
qí gǔ xiāng wàng旗鼓相望 | 望:向远看。队伍很长,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威武雄壮。 | 《魏书·苻坚传》:“坚南伐司马昌明,戎卒六七万,骑二十七万,前后千里,旗鼓相望。” |
wàng wén shēng xùn望文生训 | 见“望文生义”。 |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左襄二十六传》……按即‘潜’字之变,杜望文生训耳。” |
xiǎng wàng fēng gài想望风概 | 想望:仰慕;风概:节操。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元·揭傒斯《与萧维斗书》:“天下之士,莫不想望风概,咨嗟叹息曰:‘萧公真贤矣哉。’” |
wàng fēng xī xīn望峰息心 |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kě wàng bù kě jí可望不可及 | 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王朔《橡皮人》:“锦绣之地远去,虽历历在目可望不可及。” |
yáo yáo zài wàng遥遥在望 | 在望:在望中;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
dé lóng wàng zūn德隆望尊 | 见“德隆望重”。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
yì chū wàng wài意出望外 | 出乎意料之外。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8回:“六月间,又得宗师录取一名科举,意出望外,从此准备进场之事。” |
wàng fēng xī zhǐ望风希指 |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
xiǎng wàng fēng shèng想望风褱 | 犹言想望风采。 | |
zhòng suǒ zhān wàng众所瞻望 | 瞻望:仰望。大家所仰望的。形容为大家所敬仰。 | 宋·蔡襄《答赵内翰书》:“足下语论,众所瞻望。” |
gōng cái gōng wàng公才公望 |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
nián gāo wàng zhòng年高望重 | 年纪大,声望高。 |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而且不仅知识青年的自由安全毫无保障,甚至年高望重为中外人士所敬佩的马寅初先生,也……” |
wàng dì tí juān望帝啼鹃 |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
wàng mén tóu zhǐ望门投止 |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 张俭》:“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
xíng xià chūn fēng wàng xià yǔ行下春风望夏雨 | 行:从事;望:希望。比喻因有所施而望有所报。 | 元·白仁甫《墙头马上》第四折:“也是行下春风望夏雨;待要做眷属,枉坏了少俊前程,辱没了你裴家上祖。” |
qì yǔ wàng zhī跂予望之 | 跂:抬起。抬起脚跟远望。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 |
wàng fēng ér kuì望风而溃 | 溃:散,溃逃。刚看到敌方的影子就溃不成军。形容军旅不堪一击。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西川自唐刘辟构逆后,久无干戈,人不习战。每岁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蛮旗才举,望风而溃。” |
dài mǎ wàng běi代马望北 |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
wàng wén shēng yì望文生义 |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文:文字;语句;义:意义。 | 清 张之洞《輶轩转语 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
zhòng wàng yǒu guī众望有归 | 望:期望;归:归附,趋向。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 | 《隋书·高祖纪》:“周帝以众望有归,乃下诏。” |
chí huí guān wàng迟回观望 | 同“迟疑观望”。 | 《清史稿·李森先传》:“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
wàng qí xiàng bèi望其项背 | 见“望其肩项”。 |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
yī wàng wú yá一望无涯 | 涯:边际。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1回:“二人上了山头,千峰错落,一望无涯。” |
pái huái guān wàng徘徊观望 | 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
bā gāo wàng shàng巴高望上 |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
huò lǒng wàng shǔ获陇望蜀 | 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 《后汉书 岑彭传》载:东汉初年,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蜀两地,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上邽两地,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
wàng méi zhǐ kě望梅止渴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xiǎng wàng fēng cǎi想望丰采 | 见“想望风采”。 |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
sǎo mù wàng sàng扫墓望丧 | 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 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
zhān wàng zī jiē瞻望咨嗟 | 咨嗟:赞叹。左顾右看,不停地赞美。形容感触颇深。 |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
qiān yán guān wàng迁延观望 | 谓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 |
wàng méi gé lǎo望梅阁老 | 喻徒有虚名之官。 |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
yǐ lú zhī wàng倚庐之望 | 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 唐·骆宾王《上廉使启》:“虽噬脐思归,空轸倚庐之望;而啮臂未仕,非图高盖之荣。” |
wàng xìng zhān pú望杏瞻蒲 | 杏:杏花;蒲:菖蒲。指按时令劝勉耕种。 | 南朝·陈·徐陵《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望杏敦耕,瞻蒲劝穑。” |
dēng gāo wàng yuǎn登高望远 |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 《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 |
dà shī suǒ wàng大失所望 | 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形容非常失望。 | 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记》:“秦人大失望。” |
wàng fēng ér dùn望风而遁 |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
dà xǐ guò wàng大喜过望 | 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 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
wàng chén zhuī jì望尘追迹 |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 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 |
wú wàng zhī huò毋望之祸 | 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同“无妄之祸”。 | 《史记 春申君传》:“朱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 |
qí rú shuò wàng耆儒硕望 | 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
dōng guān xī wàng东观西望 |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6卷:“张公也慌张了,东观西望,恐怕有人撞见。” |
yí wàng wú jì一望无际 | 一眼看不到边(际:边)。形容极其辽阔。 |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