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ié yī sù shí节衣素食 | 节:节减;素:蔬菜类食物。省吃俭用,生活节俭。 | 《新华日报》1994.1.8:“节衣素食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
bì yī dān shí弊衣箪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 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
yī jià fàn náng衣架饭囊 |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 |
xuē yī biǎn shí削衣贬食 | 削:削减;贬:降低。削减衣服,降低饮食水准。比喻省吃俭用,节衣缩食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时公私有余,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
quē shí wú yī缺食无衣 | 缺少吃的和穿的。形容饥寒交迫的生活。 | 明 无名氏《贫富兴衰》第一折:“先主在独树楼桑受困危,织履编席,缺食无衣,到处寻觅,挽菜挑虀。” |
gǔn yī yǐ guī衮衣以归 |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 |
yī bù jiě dài衣不解带 | 解带:解开衣带,指脱衣。因事过度操劳,以致不能脱衣安睡。也形容看护病人十分辛劳(多指对长辈)。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任凭少奶奶衣不解带,目不交睫,无奈大少爷寿元已尽。” |
yī xiù yè yóu衣绣夜游 | 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 汉 焦赣《易林 小过之否》:“衣绣夜游,与君相逢,除患解惑,使君不忧。” |
wū yī zhī yóu乌衣之游 |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后因谓亲属间文酒赏会为“乌衣之游”。 |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
yī jǐn zhòu yóu衣锦昼游 | 衣:穿。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魏书 甄琛传》:“未几,除征北将军,定州刺史,衣锦昼游,在为称满。” |
jié shí suō yī节食缩衣 | 节:节减;缩:紧缩。吃饭穿衣都很节省。形容节俭。 | 宋·朱熹《刘氏墨庄记》:“节食缩衣,悉力营聚。” |
zhuī jì bù yī椎髻布衣 | 椎形发髻,布制衣服。指妇女朴素的服饰。 | 《后汉书·梁鸿传》:“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 |
cū yī lì shí粗衣粝食 | 粗:粗劣;衣:衣服;粝:差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唐 李翱《左仆射傅公碑》:“夫人粗衣粝食,与兵士妻女均好恶,用助公事。” |
suō yī sè shí缩衣啬食 | 指省吃省穿,生活节俭。 | 清 梅曾亮《崔恭人墓志铭》:“母缩衣啬食,区画综理,未尝使大人忧。” |
yī jǐn yè yóu衣锦夜游 | 穿了锦绣衣裳在夜间出行。比喻虽居官位,却不能使人看到自己的荣耀显贵。同“衣绣夜行”。 | 《北史 鹿悆传》:“且衣锦夜游,有识不许。” |
mǐ yī tōu shí靡衣媮食 | 靡:华丽;媮:苟且。身穿丽服,苟且而食。形容富贵的人苟且偷生。 | 《汉书·韩信传》:“众庶莫不辍作怠惰,靡衣媮食,倾耳以待命者。” |
yī mǎ qīng féi衣马轻肥 | 穿着轻暖的皮袍,坐着由肥马驾的车。形容生活的豪华。 | 语出《论语 雍也》:“乘肥马,衣轻裘。”唐 杜甫《秋兴》诗之三:“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
zhèn yī tí lǐng振衣提领 | 振衣:提起衣服。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 | 北周·王褒《京师突厥寺碑》:“索隐穷源,振衣提领。”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
jiě yī tuī shí解衣推食 |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yī bù chóng bó衣不重帛 | 帛:布帛。不穿多层衣服。形容生活俭朴。 | 《尹文子·大道》:“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 |
féng yī qiǎn dài逢衣浅带 | 逢衣:袖子宽大的衣服,古代读书人的衣服;浅带:宽博的衣带。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逢衣浅带。” |
yì zhě guān mù衣赭关木 | 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
qiān yī zhǒu jiàn牵衣肘见 | 谓牵动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体。语本《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语出《庄子·让王》:“曾子居卫……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
hé yī ér shuì和衣而睡 | 和:连着。穿着衣服睡觉。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9卷:“那老道人自去收拾,关门闭户已了,来房中土榻上和衣而睡。” |
gān shí hǎo yī甘食好衣 | 甘:甜。指吃穿都是好的。形容生活奢华。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章:“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yī bō xiāng chuán衣钵相传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旧唐书 方伎传 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
yì jǐn guò xiāng衣锦过乡 | 旧指富贵以后回到故乡。含有向乡里夸耀的意思。 | 《新唐书 于高张传》:“吾乃送公衣锦过乡邪!” |
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 |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
ní cháng yǔ yī霓裳羽衣 | 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yī guān xù yú衣冠绪余 | 绪余:残余。世家大族的后代。 | 《周书·薛善传》:“与兄忝是衣冠绪余,荷国荣宠。” |
jiě yī pán páng解衣槃磅 | 指神闲意定,不拘形迹。后亦指行为随便,不受拘束。同“解衣般礴”。 | |
fú yī yuǎn qù拂衣远去 | 拂衣:振衣而去。振衣远远离去。指归隐。 | 《新五代史·一行·郑遨传》:“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 |
yī fēng shí bǎo衣丰食饱 | 丰:丰富;足:足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二折:“你看他衣丰食饱无闲事,齐念禾词大叫呼,端的是壮观皇都。” |
yī zhuāng chǔ chǔ衣妆楚楚 | 楚楚:整洁,鲜明。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第四卷:“二人夜同步河之西,见一妇人在前,衣妆楚楚,因纵步觇之,常不及焉。” |
bì yī xiāo fù敝衣枵腹 | 衣破肚饥。形容生活困顿。 | 明 归有光《上总制书》:“故富者贫而贫者死,其不死者敝衣枵腹,横被苛敛。” |
è yī bó shí恶衣薄食 | 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文中子 事君》:“恶衣薄食,少思寡欲。” |
nuǎn yī bǎo shí暖衣饱食 | 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 先秦 墨翟《墨子 天志中》:“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
yī guān xiāo jìng衣冠枭獍 | 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
yì jǐn shí ròu衣锦食肉 | 穿锦绣衣裳,吃肉食。形容生活富足。亦借指居官食禄。 | 《商君书 算地》:“刑人有列,则君子下其位;衣锦食肉,则小人冀其利。”《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上:“信(韩信)望衣锦食肉,谁指望夺印怀仇,不似芒荡山下累求良士。” |
yī xiāng bìn yǐng衣香鬓影 |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北周 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唐 李贺《咏怀》诗:“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
zhě yī sè lù赭衣塞路 | 穿囚服的人挤满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汉书·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féng yī qiǎn dài缝衣浅带 | 宽袖大带是古代儒者的服饰,借指儒者。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 |
niú yī yè kū牛衣夜哭 | 见“牛衣对泣”。 | 唐·温庭筠《上裴舍人启》:“今则阮路兴悲,商歌结恨;牛衣夜哭,马柱晨吟。” |
wū yī zǐ dì乌衣子弟 | 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 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
bì yī lì shí敝衣粝食 | 破衣粗食。形容生活困顿。 | 宋 曾巩《徐复传》:“穷阎漏屋,敝衣粝食,或至于不能自给,未尝动其意也。” |
xí yī jiān shí袭衣兼食 | 袭:全套衣服;兼:加倍。成套衣服,多盘菜肴。比喻生活富裕。 | 明·何景明《徐太母潘氏墓志铭》:“居家甚勤俭,无袭衣兼食,然施族仁下,不有所害。” |
yī guān mù hóu衣冠沐猴 | 沐猴:猕猴。穿衣戴帽的猕猴。比喻人虚有其表而人品低下。 | 元·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 |
yī guān yōu mèng衣冠优孟 | 春秋楚相孙叔敖死后,儿子很穷,优孟穿戴了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楚王受到感动。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指登场演戏。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衣冠优孟,最易动人,而淫戏靡靡,有声有色。” |
è yī cū shí恶衣粗食 |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
mù hóu yī guàn沐猴衣冠 | 同“沐猴而冠”。 | 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辈,马牛襟裾之材。” |
yī xiāng rén yǐng衣香人影 | 衣服上的香气,人的影子。写女性的气息形体。 | 清·王士禛《冶春绝句》:“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
xiāo yī gàn shí宵衣旰食 | 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很晚了才吃饭。原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后泛指勤奋刻苦;从早到晚不懈怠。 | 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乃是陛下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 |
yī bì lǚ kōng衣敝履空 | 衣服破烂,鞋子穿孔。形容贫穷。 | 东汉·班固《汉书·鲍宣传》:“唐尊衣敝履空,以瓦器饮食,又以历遗公卿,被虚伪名。” |
máng juē bù yī芒屩布衣 | 屩:麻草鞋。穿着草鞋和粗布衣服。形容衣着朴素。 | 《梁书·儒林传·范缜》:“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 |
fú yī ér qù拂衣而去 | 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
yī guān shèn wěi衣冠甚伟 | 伟:壮美。衣着打扮壮观美好。 | 东汉·班固《汉书·张良传》:“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 |
yī jǐn jiǒng yī衣锦褧衣 | 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 《诗 卫风 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又《诗 郑风 丰》:“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
lì shí cū yī粝食粗衣 | 粝:粗米。粗布衣服,粗劣的食品。比喻生活清苦。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奴供备粝食粗衣。” |
bān yī xì cǎi斑衣戏彩 |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
yī bù rú xīn,rén bù rú gù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 衣服以新为好,身边相伴的人以原来的为好。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
yōu mèng yī guān优孟衣冠 | 春秋时楚国艺人优孟善于滑稽讽谏;楚国宰相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很穷;优孟穿着孙叔敖的衣冠去见楚庄王;模仿孙叔敖的神态动作;楚庄王终于感悟;封赠了叔敖之子。后指登场演戏;也指假扮成古人或模仿别人。 | 明 郑仲夔《耳新 立言》:“夫优孟衣冠,徒刻画于形似,终逊真神耳。” |
qiè yī qǔ wēn窃衣取温 | 窃:偷取。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益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gǔn yī xiù cháng衮衣绣裳 | 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形容衣着华丽奢华。 | 《诗经·豳风·九罭》:“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
yī jǐn huán xiāng衣锦还乡 | 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 《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
yī bù bì tǐ衣不蔽体 | 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
niú yī duì qì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yī wú èr cǎi衣无二彩 | 身上没有第二件彩衣。形容衣着朴素。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绝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彩。” |
jǐn yī xíng zhòu锦衣行昼 | 富贵了须回归故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
yī guān lán lǚ衣冠蓝缕 | 蓝缕:破烂。衣帽破烂 |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为晟教幼子,衣冠蓝缕,身寒欲颤,月得千钱。” |
cāng gǒu bái yī苍狗白衣 | 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宋 杨万里《送乡人余文明劝之以归》诗:“苍狗白衣俱昨梦,长庚孤月自青天。” |
jié yī suō shí节衣缩食 | 节:节约;节省;缩:缩减。省吃俭用;非常节俭。 | 宋 陆游《秋获歌》:“我愿邻曲谨盖藏,缩衣节食勤耕桑。” |
bái yī zǎi xiàng白衣宰相 | 指宰相家属中身无名位而仗势擅权的人。 | 《新唐书 令狐滈传》:“且滈居当时,谓之‘白衣宰相’。滈未尝举进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谓无解及第,不已罔乎?” |
yī guān hè yì衣冠赫奕 | 赫奕:显赫光亮。服饰显赫光亮。指达官贵人的显赫气势。 | 唐·杨炯《司兵参军陇西李宏赞》:“李宏门胄,衣冠赫奕。气蕴风霜,心如铁石。” |
bù gēng ér shí,bù cán ér yī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耕:翻松田土以备播种;蚕:养蚕。不种田却有饭吃,不养蚕却能穿丝绸。形容不劳而获。 | 汉·桓宽《盐铁论·相刺》:“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
bì yī shū shí弊衣疏食 |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 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fěi yī è shí菲衣恶食 | 菲:微,薄。简单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 《宋史·李韶传》:“九重菲衣恶食,卧薪尝胆,使上下改虑易听,然后可图。” |
xuán yī dū yóu玄衣督邮 | 督邮:官名。龟的别称。 | 晋·崔豹《古今注·鱼龟》:“龟名玄衣督邮,鳖名河伯从事。” |
chún yī suō shí鹑衣鷇食 | 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 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
bǎo shí nuǎn yī饱食暖衣 |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富足;无忧无虑。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hè yī shū shí褐衣蔬食 | 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 《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
yī guān qín shòu衣冠禽兽 | 穿衣服戴帽子的畜牲(衣:穿衣;冠:戴帽)。指品德败坏;行为像禽兽一样卑劣的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
yī guān sǎo dì衣冠扫地 | 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人不重名节,丧尽廉耻。 | 宋·文天祥《留远亭》诗序:“诸酋又族妇抱刘以为戏。衣冠扫地,殊不可忍!” |
táng yī pào dàn糖衣炮弹 | 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反动派用腐蚀、拉拢、诱惑等手段向无产阶级进攻或进行颠覆活动。 |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9章:“不要中了敌人的糖衣炮弹,被人家拉过去。” |
fǔ yī fāng lǐng黼衣方领 | 华贵的服饰。借指王公显贵。 | |
chù yī suō shí黜衣缩食 | 节衣缩食,指在生活上省穿省吃,力求节约。 | 明 宋濂《重建龙德大雄殿碑》:“于是黜衣缩食,重创大雄殿五楹间。” |
xiàng tǐ cái yī相体裁衣 | 相:视。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实际具体情况而做出计划和行事。 | 清·李渔《巧团圆·认母》:“且把他性情伎俩数说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来,然后相体裁衣,把个地位安顿他便了。” |
bǎi yī bǎi suí百衣百随 |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
yì bèi qún shēng衣被群生 | 衣被:给人衣穿,比喻加惠于人;群生:众生。比喻恩惠广施。 | 宋 欧阳修《夫子罕言利命仁论》:“衣被群生,赡足万类。” |
yī bù jiān cǎi衣不兼采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 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朱家》:“家亡余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 |
bái yī cāng gǒu白衣苍狗 | 苍:苍白。浮云像白衣,瞬间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gàn shí xiāo yī旰食宵衣 | 天色很晚才吃饭,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形容勤于政事。 | 南朝 陈 徐陵《陈文帝哀策文》:“勤民听政,旰食宵衣。” |
bān yī xì cǎi班衣戏彩 |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 参见“斑衣戏彩”。 |
zhū yī shǐ zhě朱衣使者 | 指科举考试官。 | 明 陈耀文《天中记》卷三十八引《侯鲭录》:“欧阳修知贡举日,每遇考试卷,坐后常觉一朱衣人时复点头,然后其文入格。……因语其事于同列,为之三叹。尝有句云:\'唯愿朱衣一点头。\'” |
yī shí shuì zū衣食税租 | 指居官食禄。同“衣租食税”。 | 《汉书 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
yī bù jiān cǎi衣不兼彩 | 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 清·汪琬《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素无铅华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
yī xiāng jì yǐng衣香髻影 | 衣香:衣上的香气。形容妇女仪态娴雅,服饰艳丽。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有少年观灯夜归,遇少妇甚妍丽,徘徊歧路,若有所待,衣香髻影,楚楚动人。” |
yǔ yī pián xiān羽衣蹁跹 | 羽衣:用鸟羽做的衣服;蹁跹:旋转的舞态。形容舞姿潇洒。 | 宋·苏轼《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蹁跹。” |
dōng shì cháo yī东市朝衣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事见《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后因以“东市朝衣”为朝臣被杀之典。 | 《史记·吴王濞列传》、《汉书·晁错传》载: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被谗,“衣朝衣斩东市。” |
yī guān jǐ jǐ衣冠济济 | 济济:美好貌。形容服饰华丽。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2出:“自来不识恁底,平日我衣冠济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