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à hǒu dà jiào
基本解释大声喊叫。
出处梁实秋《懒》:“任谁看完报纸之后,必须折好叠好放还原处,否则他就大吼大叫。”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元大武 | 《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 |
一牛吼地 |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七大八小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有几张树根的坐具,却是七大八小的不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八回:“这十二钗说是金陵的,怎么家里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这几个。” |
万事大吉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明州大梅祖镜地英禅师》:“岁朝把笔,万事大吉,急急如律令。” |
上根大器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大对头 | 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 |
不登大雅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不登大雅之堂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不知大体 | 《旧唐书·田弘正传》:“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情,凡四上表不报。” |
不能登大雅之堂 | |
不识大体 |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
不达大体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袁绍不达大体。” |
不顾大局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
东洋大海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
丰亨豫大 | 宋 魏了翁《代南叔兄上费参政》:“自丰亨豫大之名立也,而财用日耗。” |
为小失大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 |
举止大方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
久闻大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1回:“朱仝道:‘久闻大名。’连忙下拜。” |
九间大殿 | |
九鼎大吕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事关重大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9回:“郭槐到了此时,岂不知事关重大,横了心再也不招。” |
事无大小 | 《文选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五:“委萧瑀以庶政,事无大小,莫不关掌。” |
五大三粗 | 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
五羖大夫 | 《史记·秦本纪》:“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早曰‘五羖大夫’。” |
五花大绑 |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二:“顺着捆来横着绑,五花大绑吊在二梁上。” |
亡国大夫 | 《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