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ān jiā cūn
基本解释指偏僻的小乡村。
出处宋 苏轼《用旧韵送鲁远翰知洛州》:“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一倡三叹 |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一口三舌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一唱三叹 |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
一国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一客不烦两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一家一火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王媪嫁了马周,把自己一家一火,都搬到马家来了。” |
一家一计 | 元 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着一家一计,谁着你收拾下两妇三妻。” |
一家之主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
一家之作 | 《宋书·范晔传》:“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 |
一家之学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言 |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一家之计 | |
一家之论 | 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往之路狭矣。” |
一家之说 | 《旧唐书·陆贽传》:“听一家之说则例理可征;考历代所行,则成败异效。” |
一家之辞 | 《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
一家之长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一家之长冒起宗就断然决定:所有男丁立即剃掉头发。” |
一家无二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
一家眷属 | 清·康有为《广艺双楫·本汉》:“《孔庙》、《曹全》是一家眷属,皆以风神逸宕胜。” |
一家老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回:“当日接了书信,便与弟曹德及一家老小四十余人,带从者百余人,车百余辆,径望兖州而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七卷:“你若无事退回,我自养你一家老小,如要原钱还府,也是我出。” |
一岁三迁 | 《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
一日三复 | 《梁书·何逊传》:“沈约亦爱其文,尝谓逊曰:‘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 |
一日三岁 | 《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